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只要这深山沟里的孩子们需要我,我会永远站在麻土坪小学的讲台上。”这是白治均的诺言。
麻土坪小学是米脂县最偏远的一所小学,现在只有5名学生。然而,就是这么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至今保留,完全是因为有一个人用毕生的精力在守望着这一隅育人之地,他就是在麻土坪小学坚持任教33年的白治均老师。
麻土坪村是米脂最偏远的一个小山村,距县城80多里。该村自然条件极差。乡亲们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微薄的希望。“治贫先治愚,知识是改变穷困的唯一途径。”高中毕业的白治均暗自树立一个信念,“孩子们不能再穷下去了,我要用毕生的精力来改变家乡孩子的命运。”
“为了村里的孩子们”
白治均在麻土坪小学当了19年的民办教师。19年来,他每月的工资从最初十几元到后来几十元。“家里很少买白面,一年四季几乎沾不上荤腥。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和孩子们的上学费用,全靠妻子喂猪、养鸡,省吃俭用支撑着。所有家务和农活由妻子一人承担。她也曾有过怨言,但看到我整天忙于学校,也就长叹一口气谅解了。”略显伤感的白治均回忆道,“勤劳的妻子是我的坚强后盾。”
1990年2月,白治均在外地工作的亲戚来信说给他找了份工作,月工资好几百,是他当民办教师的十多倍。走还是留?面对家庭生活的窘迫,白治均犹豫了。“白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走,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啊?”“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我哭了,为了村里的孩子们,我咬着牙放弃了那次机会。”白治均说。
1998年底,通过招转考试,白治均成为一名公办教师。本来他可以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去工作,但他强烈要求继续留在麻土坪小学任教,一直坚持到今天。他说“我们这样地域偏僻、条件差的学校,别人不想来,来了也不安心,我不愿看到自己工作多年的学校像周边许多村的学校一样倒闭。”
“学校就是白老师的家”
长期以来,麻土坪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村集体几乎对学校没有投入,办学条件很差。桌椅板凳年久失修,大部分桌凳少胳膊短腿,窑洞教室顶部不时往下掉泥皮。1992年的寒假,心灵手巧的白治均放弃了所有农活,带上工具和自己家的木料来到学校,整整干了一个月,所有课桌翻修一新。
为了改善办学环境,白治均走街串户发动群众捐资助学。他首先将妻子种洋芋卖的300元钱捐给学校,在他的带头下,全体村民踊跃捐款。妻子主动为维修学校施工人员烧水做饭。看着翻新的校园,白治均会心地笑了。麻土坪的乡亲们说:“学校就是白老师的家。”
由于常年站立讲台,导致白治均患上了严重的腿关节炎,每到冬天,两腿肿胀得弯不下腰。但是,为了不影响给学生上课,他从来没有因为私事耽误过一节课。1994年夏日的一天,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妻子托人捎话说,家里遭水灾了,白治均坚持上完课,把所有孩子安全送回家才匆匆赶回去。“进院一看,我惊呆了,洪水从我家窑掌冲出,大块石头和淤泥堆满了整个窑洞。”
“学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失学”
1991年,白治均担任麻土坪小学校长至今。他说:“我更喜欢别人称呼我白老师。”几十年来,白治均既是校长,又是老师,既是长辈,又是保姆,学校所有杂活几乎全由他一人承担。
六年级学生付隆,父母患病,家里生活极为困难。一度付隆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滑。当白老师知道这个孩子打算辍学后,鼓励他坚强起来,并多次上门劝导家长,要克服困难,决不能让孩子失学。白治均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给他买了衣服和学习用具。经过白老师耐心细致的劝说,付隆最终没有辍学,最终考入大学。付隆的母亲激动地说:“要不是白老师,孩子的前途就毁了。”
白治均把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特别对留守儿童更加无微不至的关心,使他们重新感受到那份缺失的爱。
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等原因,村里适龄儿童锐减,麻土坪小学由原来最多时的140多名学生缩减到现在只有5名。尽管如此,学校的课程表依然很正规地排满语文、数学、音美体等全部课程。略显冷清的校园干净整洁,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白治均说:“在我有生之年,哪怕只有一名学生,我也会站在麻土坪小学的讲台上,因为,教书育人是我人生的全部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