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2009年新医改以来,铜川市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各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医改成效不断显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健全医保制度,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一是筹资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30元,参合率达到了99.3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8%,实现了应保尽保。将儿童白血病等二十二种特殊大病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报销比例达到70%;慢病补助病种扩增至33种,报销比例提高到75%;合疗患者个人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每年13万元,总补助封顶线提高到每年16万元。制定了《铜川市新农合大病保障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用于解决参合居民年度内,因住院按相应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规定报销后,政策范围内自费部分超过1万元的医疗费用。2014年上半年,全市新农合住院补助22054人次,补助费用6239.78万元,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持续减轻。二是建立多层次医疗救助制度。制定实施了《铜川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铜川市城乡特困人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制定出台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细则(试行),解决市内身份不明、无负担能力群众的急救医疗费用问题,健全了全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三是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先后实行了住院患者单病种定额付费、区乡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总额预付、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新农合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和一般诊疗费支付制度。同时,在全市乡镇卫生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将范围扩大到宜君县和印台区县级医疗机构,为群众就医提供了便利。四是落实基本药物制度。2010年,作为试点市之一,铜川市率先在乡镇卫生院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施零差率销售。至2012年,全市46家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和543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已全部实施药品“三统一”,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在县及县以下政府办医疗机构全覆盖。2012年10月,全面启动了药械网上集中采购和结算工作。目前,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共采购药品6704.45万元,让利群众1005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
一是制定规划,统筹医疗资源。市政府制定了《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实施市区公立医院整合,解决了王益区和印台区区级公立医院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问题,为两个区的群众提供方便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二是加大投入,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共融资7亿元,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和市中医医院新区项目,投入2亿多元新建耀州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宜君县人民医院,投入7900余万元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铜川市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的意见(暂行)》(陕政办发〔2013〕36号),积极出台卫生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强化业务培训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建设。近几年,全市共招聘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378名,有效缓解了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多次在全市卫生系统掀起学习杨瑞辉、李文强先进事迹的热潮。今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以“最美基层干部”为题对杨瑞辉的先进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7月4日至7日,中央电视台对全省“最美乡医”李文强进行了宣传报道,推荐李文强参加2014年全国“最美乡医”评选活动。四是市级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尽快实现“政府一张屏,百姓一张卡”目标。2013年12月,铜川市被确定为全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试点市。信息化建设总投资1625.5万元,中省已落实建设资金1325.5万元,市财政已将市级配套资金300万元列入预算,《铜川市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已通过省卫计委及信息化专家的论证和市财政评审,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全市3个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和13个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初步建成,群众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二级医院的服务水平。
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一是抓好宜君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宜君县是国家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今年又被列为全省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为了给全市的改革积累经验,宜君县在各项改革方面先行一步,勇于探索和实践。今年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投入1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用于信息化设备更新和软件升级。二是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各区县政府采取不同方式积极化解公立医院历史债务,全市目前共化解债务1061.378万元,占债务总量的42.85%,减轻了医院的债务负担,实现了“轻装上阵”。三是全市除耀州区人民医院实行在编人员80%差额预算外,宜君、王益、印台县级公立医院均实行了全额预算管理。四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进行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高了技术性服务收费标准,降低了检查检验收费标准,取消了取暖费与降温费。经测算,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每年减轻群众看病负担130余万元。五是改革人事薪酬制度。落实了县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了收入差距,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调动了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六是积极实施医疗卫生县镇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推广耀州区人民医院与照金镇中心卫生院、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与关庄镇中心卫生院实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管理工作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七是规范诊疗行为,方便患者就诊。各级公立医院通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合理安排专家门诊,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推行无假日门诊和微笑服务等措施的落实,为广大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诊环境,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持续上升。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群众少得病、不得病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扎实、规范开展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铜川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预防接种针次票券化管理,推进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化,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几年来,“七苗”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未发生疫苗针对传染病。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与救助工作,近几年,共完成乳腺癌检查54005人,宫颈癌检查90309人,查出宫颈癌24人,乳腺癌7人,增强了妇女保健意识,提高了“两癌”的早诊早治率。同时,对查出的患者和既往城乡所有“两癌”患者每人给予1万元救助,累计救助199人。2013年3月,铜川市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工作受到全国妇联表彰。
发展中医药文化事业,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铜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将其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突破口,制定出台了《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并于2013年成立了市中医药发展局和孙思邈中医药研究院。开展市、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市中医医院、宜君县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了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县级医疗机构均已开展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设中医科42个,216个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看中医更方便。在铜川电视台推出中医养生保健专题节目《药王养生堂》,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深受群众欢迎。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有力促进了全市中医药养生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争取下,今年5月9日,国台办下发了《关于同意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活动立项的批复》,同意今年9月在铜川市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到位。
(铜川市卫生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