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寻找最美红色旅游路
红色竹沟情依依
□ 赵爱民
走过许多名城重镇,天安门广场的壮丽,南京路的繁华,枇杷山的夜景,牯岭街的风光,都令我久久难忘。但每当我在那些地方徜徉漫步时,脑海里一闪而过的,总有一个美丽山镇的倩影。
它的名字叫竹沟镇,位于河南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是一个阡陌纵横的小盆地,坐落在豫南群山环抱之间。一条银链般的大沙河,波光粼粼,从镇子中间流过。记得少年时,我们一群少先队员,曾慕名来到这个山镇,在河边那株苍劲古老的银杏树下,听披蓑衣的老牛倌,讲竹沟的传说。
据说这里原先并不叫竹沟。不知是什么朝代,臻水河龙王无端发怒久旱不雨。他的二太子名小竹沟,心地善良,非常同情乡民们。一天,他趁父亲前往东海赴宴之际,偷偷为饥渴的大地降下一天甘霖。老龙王回来,一怒之下处死了二太子。后来,埋着那龙躯处,隆起了一座岭,这就是绵延十里的“东岭”,人们为了纪念二太子,便把这里叫作竹沟。如今这里满沟遍野长满了竹林,是名副其实的竹沟。
最最难忘的,是那些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那一处处革命旧址和战斗遗迹,深情地诉说着前辈们的艰辛奋斗……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竹沟是鄂豫边红军游击根据地。经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一支最初只有7人的红军游击队,在这里成长为1300多人的红军独立团。抗战时期,竹沟是河南人民抗战的领导中心,是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遥想当年,刘少奇同志经常在草棚搭建的大礼堂里,谈形势,讲马列,论述共产党员的修养;李先念同志在镇子外面的土窑里,主持召开过重要的军事会议。大沙河畔,平坦、空阔的沙滩,是天然的大操场。八路军名将彭雪枫,农民领袖王老汉,巾帼英雄陈少敏,经常带领战士们在这里操练。就是在这山沟里,培养出各级党政军干部3000多人;就是从这山沟里,先后走出了14批武装力量约4000多人,开赴各抗日前线,发展壮大为英雄的新四军二师、四师和五师。正如一首民谣中唱的:“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记载着竹沟在中原抗战中的地位,记载着“竹沟惨案”血与火的洗礼。共和国更不会忘记竹沟做出的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了旌功忠烈,砥砺后代,在竹沟建起了革命纪念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了馆名。但在十年动乱中,竹沟蒙受了不白之冤,纪念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刘少奇同志亲手植下的一株石榴树,竟被连根挖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共和国主席沉冤昭雪,竹沟才重获新生。如今,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新四军第八团队留守处三处旧址修葺一新,周总理手书匾额苍劲雄健。与革命纪念馆遥遥相对的,是坐落在北山上的竹沟烈士陵园。高大巍峨的竹沟革命纪念碑,耸入云霄,成为竹沟光辉业绩的象征!
英雄的山镇,多少人为你写下优美的诗,多少人为你唱过深情的歌。走过竹林,我明白了,为什么李先念同志写来情真意切的信:“每当想起鄂豫边的战斗生活,就首先想起了竹沟”。我也深深理解了,为什么那位须发苍苍的老游击队员,听到打靶部队进山时嘹亮的军号,总是喜形于色地念叨着:“是老八团回来了,咱们的子弟兵回来了!”这是多么深沉、多么纯真的感情!
今天的竹沟,早已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英雄的老区人民正在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繁荣富庶的新竹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