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蒲城县桥陵镇桥东村孙功力家受旱的3亩多玉米基本绝收。韩涛摄
2014年的夏季,陕西大部分地区都在经历着“烧烤模式”。从5月下旬至7月底的70多天里,全省平均降雨量为144.7毫米。除榆林、延安外,全省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特别是渭北旱塬和商洛,降雨偏少五到八成。持续干旱和高温干热天气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目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652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95.7万亩,绝收19.3万多亩,近15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近段时间以来,陕西省农业、水利、气象、财政等各级部门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工作,农业部也紧急投入3000万元支持陕西省抗旱保秋。
连日来,记者在基层走访中发现,旱情虽然严酷,但是我们并非完全束手无策。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时开展生产自救,扎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就可以把灾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管护不管护,玉米长势天壤之别
8月3日,武功县依然没有一丝降雨的迹象。武功镇上营村村民柴新科家的6亩玉米,原本应该长得有一人高了,如今却只在小腿肚位置,叶子干得拧成了“绳”,不可能再有收成了。“刚开始一直盼降雨,结果没等来一点雨,现在只能做青贮饲料用了。”
柴新科坦言,自己也曾考虑过早早浇水,但今年的旱情严重,得浇三四次水。一亩地浇一次水花费120元左右,光浇水一亩地就增加投入400元左右,实在不舍得,所以就一拖再拖,一心盼着能有雨水。
与柴新科紧邻的渭北村高产创建项目田里的玉米则是另一番景象,郁郁葱葱的玉米已经长得有一人高了。当记者来到时,村民赵忠祥正在进行第二轮灌溉。儿子和儿媳都出去打工了,赵忠祥耕种着全家的5亩地。“今年虽然天旱,但村上组织我们早行动、早管护,7月份浇了第一遍水,预计今年亩产上千斤没啥问题。”赵忠祥乐呵呵地说。
富平县科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1.1万多亩玉米,今年也遭遇了大旱。6月下旬,合作社出面协调解决用水问题,相较农户单独协商的费用节省了不少,因此近八成的玉米地都浇了水,已长到1米多高,而县上其余未浇水的庄稼地基本上绝收。
蒲城县坡头乡处于二黄灌区末端。6月10日,坡头乡就组织村民浇水,加之农民对土地进行了深耕,有效地保存了土壤水分,农业厅在现场进行的墒情测试显示,这里的相对含水量接近50%,墒情适宜。
农业厅种植业处处长李思训告诉记者,今年全省秋粮绝收面积将近20万亩,主要集中在一些没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如果前期管护得力,浇水及时充足,肥料跟得上,不但对农作物产量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增产的可能性。
运用新技术,旱地旱年也能高产
除了及时浇水、管护得力,科技的运用也让庄稼地在大旱之年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蒲城县三合乡义龙村地处渭北旱塬,以往种地靠天吃饭。不过今年村民赵友全家却要与这种传统种植模式说再见了。
8月3日,赵友全家的春玉米已经开始浇第三水了。绿油油的玉米秆一人多高,着装旺盛,玉米穗开得像撑开的小伞。“再过一个月就能收获了。”虽然忙得满身汗,但赵友全信心十足,“我们这里是旱地。以前有降水就有收成,没降水就基本没有收成。今年我们这里试行节水农业,你看这长势,收个千斤往上应该没有问题。”
赵友全参与的这个项目,主要采用的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既有地膜覆盖又有滴灌设备,结合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等多种举措,土壤的保墒效果好,而且节水效果明显。“一亩地用滴灌,我浇三次水,才用了90立方米,与传统的大田漫灌方式相比,亩节水150立方米。而且项目区浇一立方米水,政府还给补助一块钱,划算着哩。”
同样是依靠科技,兴平市汤坊镇上新庄村的百亩攻关田也得益于从供种开始就有统一管护、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特别是针对今年旱情,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兴平市农技站还及时指导农户饱灌出苗水、巧灌拔节水,使得玉米作物未受太大旱情影响。目前这里的百亩攻关田均灌水3次,玉米长势良好。
日前,宁强县调动一切水利设施,掀起抗旱保秋收高潮,力争将旱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图为高寨子镇玉皇观村正在对茶园实施喷灌。记者 徐秦生摄
抗旱,不应仅仅止步于“抗”
“出现如此严峻的旱情,除了天气主因,也有多种人为因素”,省农业厅一位专家坦言,“一是好多地方没有灌溉条件,如旱腰带部分地区水源难以保障;二是有的地方基层组织协调不力,耽误了浇水的关键时期;三是有的灌区出现了‘水中旱’。虽然有水,但因为浇地成本太高而不愿意投入。”
当前是秋粮作物的水分敏感期,对受旱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但预计8月上旬,全省仍无有效降雨,高温和旱情仍将持续。陕西各地也正在采取多方面措施,力争把灾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抗旱不应仅仅止步于“抗”。在抓紧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立足长远,进一步推广旱作技术、雨养农业等适合陕西省的作业模式,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可根据陕西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的特点,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地膜覆盖垄侧种植、管灌、微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
同时,也应当加快建设中小型堰塘、集雨窖等集水设施,修建改扩建大中型水库,蓄住天上水,用好地上水,保水增墒,挖掘旱地增产潜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
针对当前实际,农业部门提示,对于严重减产或绝收的春玉米田块,要及时翻种露地蔬菜等经济作物,因地制宜种植饲草作物,落实带水播种,确保正常出苗;对于难以形成籽粒的玉米田块,要积极组织群众开展青贮,减少损失;对不适宜改种补种的田块,要及时清茬整地蓄墒,为秋播小麦奠定基础。
(记者 乔佳妮 吴莎莎 实习生 刘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