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水兴则万物兴,水衰则万物亡。
一场数十年不遇的大旱正在席卷着粉色大地,此时,咀嚼这句古语更容易让人警醒。其实痛感并不仅仅来自于眼前,全球范围内的水灾害加剧、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已经开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此当口,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这个严肃的课题。
7月1日至今,全省累计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43.6%,商洛、宝鸡、咸阳、西安部分县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主要江河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偏枯,其中泾河偏枯7-9成,渭河偏枯7成以上,北洛河偏枯4-7成,嘉陵江偏枯6成,汉江偏枯8成。全省有供水任务的各类水库蓄水总量7.898亿立方米,比往年同期偏少3.88亿立方米。更严重的是,由于库存的不足,部分县城的居民用水都出现了危机。
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在这个时候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资源,更意味着粮食、生命和我们已经脆弱不堪的生态环境。现在井水刚刚够吃,哪还顾得上浇地啊?来自受旱灾区的话语透露着多少无奈与悲凉。而在另一面,我们的很多人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着水生态、水安全。在经济发展中搞竭泽而渔式的开发,破坏生态、污染水源,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却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放眼我省,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严格的监管政策,可是水源破坏、河流污染、河道挖沙的案例不时的被媒体曝光,昔日清洌河流,变成了干河、黑河、臭河、垃圾河,可见,在没有对水有一个清醒的战略认识,没有对水树立起敬畏意识之前,不管是商人还是监管者,要想杜绝这些行为无疑是比较困难的。
自然界中,水是一个循环的、相互影响的系统。建设好生态,解决水源的涵养,是兴水之本。近年来,我省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由南至北,树木葱茏、植被丰饶,但是当大旱来临的时候,水危机仍然困扰着许多地方,可见在我们多年的发展中,对生态的欠账依然很多。人的生命源自于水,对水我们索取的太多,而给予的确很少。在古代,人们把水视若神明,在大旱季节,用非常庄重而又神圣的仪式来祈雨,虽然这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但对水的尊崇却令我们今人汗颜。
值此大旱之际,我们每个人理应以生命的名义来重新认识水、敬畏水、珍视水,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地不破坏、不污染、不浪费,让我们生存环境的水源甘甜清澈、永续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