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伏旱席卷陕西

2014-8-6 13:35: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蓝田县孟村镇李华村玉米干旱的叶子都拧成绳。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蓝田县孟村镇李华村玉米干旱的叶子都拧成绳。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7月以来,陕西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关中、陕南干旱发展迅速。目前,商洛、宝鸡、西安、咸阳局地及安康北部局地已发展为重旱,商洛局地达特旱等级。根据最新气象预报,商洛及关中重灾区近期仍无有效降水,旱情还将持续并加剧。

一个市:过百万亩农作物受旱

看到近期仍无有效降雨的天气预报后,渭南市二黄局副局长吕延学倍感压力,在水利战线上工作多年的他,很清楚地意识到,在有效降雨来临之前,无论多么辛苦,这场抗旱保苗的战役还将继续打下去。“自6月9日夏灌开始,6台一级泵站连续运行引水50多天,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吕延学无奈地说。

统计显示,自夏灌开始,东雷二期抽黄灌区一级站开机引水抽水以来,已经连续运行50余天,灌溉农田90万亩次,创单论灌溉用水历史新纪录,并在抗旱关键时期为其他灌区补水1000余万方。不仅是吕延学,为了应对今年的严重旱情,渭南市二黄局东雷二期灌区全体职工全部奋战在抗旱一线,并改变往年停机检修的方式,采取一轮运行到底,边运行边检修的方式,确保灌区农民能及时用水。

当吕延学为紧急调水忙碌的时候,蒲城椿林镇岳兴村村民张树华正在忙着为自家的四亩玉米地浇水,这已经是他今年以来第二次给玉米浇水了,这么严重的旱情之下,如果不紧急灌溉,张树华今年的4亩庄稼将面临着绝收的危险。

不仅是张树华,7月份以来,渭南市降雨距多年平均偏少3-7成,全市10个县(市、区)最高温度创10年来新高,洛河、渭河与往年同期相比偏枯1-4成,大部分地区土壤相对湿度降至50%以下,部分地区出现中度干旱,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30万亩,临渭、蒲城、富平等地发生1.73万人临时性饮水困难。

来自渭南市气象局的分析显示,8月10日前仍将无降水,截至目前渭南市的持续高温天数达20多天,7月22日达到了40.4℃。高温持续时间和强度创10年来新高,并且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渭南市气象局生态与农气中心高级工程师尹贞钤说,目前,夏玉米正处于生长关键期,需要大量水分,高温干旱天气已经导致很多地方玉米叶子上卷,有些甚至已经干枯。

面对依然严峻的旱情,渭南市启动Ⅳ级抗旱应急响应。各级水利部门和灌区管理单位密切掌握伏旱发展变化趋势和抗旱工作动态,研究部署应对大旱的人饮困难、抗旱保苗的重点对策,加强抗旱督查指导,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资金、物资、电力、气象等方面配合支持。各县(市、区)和各灌区加大用水管理和抗旱用电协调工作,采取抽、引、提相结合,渠、井、塘、库一齐上,充分利用一切水源,最大限度地扩大灌溉面积,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积极出动送水车辆,为临时性用水困难的群众主动送水,确保群众在大旱之年有水吃,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数字看旱象:

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652万亩,其中成灾面积195.7万亩,绝收19.3万多亩。截至8月4日,全省共开动机电井8.1万眼、泵站1207处,投入抗旱设备17.86万台(套),抗旱夏灌面积达970万亩次。12个大型灌区开足马力,昼夜抢灌,日灌地15万亩,使设施内三分之一农田已浇灌两水。

一个县:近二十万人用水紧张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三原县唯一地表水源地冯村水库干涸,近20万人用水紧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冯村水库就已经枯竭,丧失了给县城供水的能力。

“去年本就偏旱,今年又持续高温干旱,加之上游开发力度增大导致来水减少,冯村水库迅速枯竭,3月时就已干涸,4、5月有极少量来水,到7月再次干涸。”三原县水利局副局长王亮介绍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用水模式是以水库为主,日供水1.2―1.5万吨,再加上5眼日供水0.9万吨的补充水源井,完全能够满足全县约1.8万吨/日的需求。3月开始水库就没法供水了,我们只能想别的办法。”

随后,三原县立即调配供水管道沿线的农用井向城市供水,每天供水约1万吨,王亮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然而进入7月,持续高温天气,市民用水量猛增,达到2.2―2.5万吨/日,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导致了县城15万人及供水管道沿线3万群众用水困难。

就在全县城用水紧张之际,打配完成的应急水源井投入使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三原县政府年初筹措资金1500余万元,打配应急水源井,半年时间共完成8眼水源井,其中6眼是800米岩溶井,截至7月31日已全部投入使用,日供水量达到1.6万吨。目前全县形成了5眼补充水源井、8眼应急水源井和一小部分农用井的应急供水体系,日供水量可达到2.5万吨以上,能够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

三原县鲁桥镇水源调蓄调压池是全县供水情况的晴雨表,居民用水就是在此调蓄调压后输入千家万户。据了解,7月中旬调蓄调压池曾完全干涸,如今从800米深岩溶井抽上的大量井水在这里湍急流过,水深约2.3米,达到池深的60%以上,足以保障城市供水。

家住三原县工商局家属楼的谢先生说:“除了偶尔水压不足外,现在用水已经基本正常了。”家住某小区4楼的庞大爷高兴地说“前段时间供水断断续续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停水,现在一天24小时都有水,晚上还可以冲个澡,经历了这次断水,大家都比以前更珍惜用水了。”

虽然新打配完成的水井为城市用水接续上了水源,让三原县城可以度过眼下供水危机,但大量抽取地下水只能是短期的应急措施,不可长期进行。王亮说:“正常的用水规律应该是‘先地表再地下’,然而特殊干旱时期,没有更好的办法。等水库蓄水能发挥作用后我们就会关闭应急水源井。”

数字看旱象:

7月1日至今,全省累计面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43.6%,商洛、宝鸡、咸阳、西安部分县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主要江河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偏枯,其中泾河偏枯7-9成,渭河偏枯7成以上,北洛河偏枯4-7成,嘉陵江偏枯6成,汉江偏枯8成。目前,全省有供水任务的各类水库蓄水总量7.898亿立方米,比往年同期偏少3.88亿立方米。目前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水源有保障,地级市和85个县城供水基本稳定。

一个村:大片玉米发黄枯死后

商南县过风楼镇小栗园村,是个典型的陕南小山村,全村共540余户1800多人,几乎每家都有自备水井,种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次商南县88年未遇的旱灾中,小栗园村成为受旱最严重的行政村之一。60%以上的水井完全干涸,剩余水井已接近死水位。全村1400余亩耕地,近1100亩严重受旱,大片的玉米已经发黄枯死,花生等农作物奄奄一息。

“我长这么大了,从来没遇到过这么旱的天气!”村民赵冬芹坐在自家房前,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个村没通自来水,吃水浇地全靠自家的井水,以往雨下的多,井里的水还够用,但是去年开始,村上就没下过几场雨,井里的水越来越少,我家地势低些,还能打上来水,上边高一点的地方,井里都没水了,还得到几里外的河边去打水。”

“那你地里的庄稼呢?怎么办呢?”记者问道。赵冬芹无奈地说:“现在井水刚刚够吃,一点都不敢浪费掉,哪还顾得上浇地啊?一浇地,吃的水就不够了,离房子近些的地,还能勉强浇浇,远一些的就让它们自生自灭吧!”

在征求村民同意后,记者随机调查了4户人家的自备井,看到水面离井口非常远,其中2家的水泵因为水位过低已无法使用,只能用人工方式取水。而离水井咫尺之隔的玉米地里,在烈日的炙烤下,大片的玉米已经枯黄,正在调查灾情的过风楼镇农牧站站长张传珍随手掰开一穗只有成人拇指粗细的玉米棒,叹了口气说:“正常生长的玉米棒这时应该长得如同胳膊一般粗、玉米粒颗粒金黄饱满。而现在呢?”

面对旱情,他们心急如焚。

同样着急的,还有过风楼镇党委书记王泉,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着主管副镇长和几个工作人员在小栗园村察看灾情,实地指导村民抗旱保苗。据王泉介绍,过风楼镇共有耕地1.6万亩,玉米播种面积1.1万亩,而这次旱灾造成7000多亩玉米绝收,镇周边毛河、县河、青山河几乎全部干涸、断流,4个村吃水困难,抗旱形势十分严峻。旱情发生后,为了有效减轻旱灾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商南县采取应急调水、适时人工增雨、加强田间管理等十项措施,全力以赴抗旱救灾。镇上根据商洛市、商南县的通知要求,及时召开各村领导干部会议,部署抗旱工作,镇村两级干部帮助村民拉水、提水,全力保证各村人畜用水无忧,同时号召村民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确保一滴水都不能浪费。

王泉说,农作物抗旱保苗方面,镇上采取“以秋补秋”的方式,指导农民生产自救,尽量减少损失。所谓“以秋补秋”,就是对能救活的玉米、花生等现有作物,尽力挽救,确保产量;确认已经绝收的农作物,抓紧时间全部铲除,及时种植适合伏天播种生长的白菜、红薯、萝卜、红小豆等耐旱农作物,赶在秋天入冬前收获,让农民的辛苦开花结果。

数字看旱象:

省政府紧急调拨抗旱救灾资金1.9亿元,用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补助。紧急下达3600万元中省特大抗旱费支持旱区抗旱减灾,安排4257万元对13个大型灌区高扬程抽水电费进行补助。

三原县冯村水库原容量为五百六十万立方米,现如今只有十万立方米,基本干涸。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三原县冯村水库原容量为五百六十万立方米,现如今只有十万立方米,基本干涸。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