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室外温度37度,而西安西郊有一群不为人知的工人们,却在零下10度的环境里工作,内外的温差达47度。他们就是每天为市内各蔬菜市场、大型厂房和监舍等处送去清凉的“制冰人”。 8月2日,记者在高温下走进“冰工厂”,和这群人一起亲历了17个小时制造出60吨冰块的过程。
“冰工厂”内外温差47度
下午4点40分,记者来到位于西郊王寺的西安李龙制冰厂,5名赤裸着上身的小伙子,正在用铁钩钩着一块块巨型的“冰棍”, 沿着一条槽型的出冰通道,从制冰车间里向一辆辆有保温设施的运冰车上搬运冰块,每个人被热得大汗淋漓。
“还以为在这里工作会非常凉快,没想到工人们还是汗流浃背。”记者疑惑的问负责人李龙,他笑呵呵的说,“制冰车间的气温和外边差不了多少,等会你就知道了。”走进制冰车间的大门,一股冷气扑面而来,瞬间使人的头脑似乎清醒了许多,虽然有较大的温差,但没有乍冷的感觉,车间里同样充斥着闷热。
跟着两位工人进入冷库,瞬间感觉到刺骨的冷,接着全身就颤抖起来了。一位工作人员拿来一件棉大衣披在记者身上说,“赶紧穿上,里面零下10度,室内外相差47度呢,小心把身体弄坏了。”穿上大衣后,身上虽然暖和得多了,但依然感觉到冷气不断从头顶往下压,脸上就像刀割似的。短短几分钟时间,真正领略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
制冰工人小刘说, 最近天热,库房里几乎不积压冰块,冰一制出来马上就送出去了,进入冷库的机会就少一些。
17个小时制出60吨冰
制冰车间中央是一个四方形的大型“冰窖”, 四壁是内循环压缩制冷的冷凝管,再往里就是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冰模子。车间门内一根水管子上凝结的霜冻厚达四五毫米。记者将手指按到水管子上,手指瞬间和水管“粘”在了一起。来到一个看上去“热气腾腾”的水池子前,突然感觉全身的毛孔在紧急收缩,记者尝试性的将手指伸进池子里,顿时感到指头冻得厉害,手上的肌肉接近麻木。工作人员说,“这个冷却池内的水温是零下20度,将井水加工成冰块,全靠池内的循环水经过机器在起作用。”
下午5时,工作人员将制好的冰块搬运完后,另外几名工作人员开始往冰模子里注井水。下午6时,所有的模子里注满水以后,开启压缩制冷机, 冷却机以零下18度的温度冷却冰模中的水。
8月3日凌晨5时,整个制冰车间完全变成了一个 “冰窖”,每一块模子里的水,四分之三都已经变成了冰,工作人员说,外边的气温越高,冷冻时间越长。
8月3日上午11时,模子里连续冷冻了17个小时的井水完全凝成一个个长80厘米、宽35厘米、厚15厘米的冰块,每块重量为30公斤,总共2000块,总重量达60吨。工作人员指着眼前的冰块说,“这就成了,马上就要往出运送了。”关闭压缩制冷机后,装在模子里的冰块在机器运转下,“跳”进一个履带式自动运转的沟槽内,离开“冰窖”,按次序慢慢向车间门口移动。等候在门口的工作人员开始用铁钩将冰块搬运到运冰车上,快速送出厂外。
冰块全部送往蔬菜市场和工厂
李龙说,由于这些冰块都是直接用没有净化、消毒处理的井水制成,所以不能食用。每天加工出来的冰全部都送往西安市内的蔬菜市场、水产市场、企业用彩钢瓦搭建的大型厂房等场所。除了长途运输蔬菜过程中为蔬菜降温、水产市场为鱼虾保鲜以外,剩下的全部用于人体降温。
目前,一些用彩钢瓦搭建的大型厂房,由于面积大、墙体薄,太阳一照,里面就像蒸笼似的,空调、电风扇根本起不到降温的作用。如果把冰块放进去,降温的速度和效果是很好的。目前,除了他们这个制冰厂外,还有一家厂子每天大约生产40吨冰,这就是说,西安市每天的工业用冰量在100吨左右。
本报记者 赵丽莉 实习生 陈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