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今年年底,明十三陵所有出土文物将全部搬入‘新家’。”记者从北京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了解到,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库房已于2012年完工,今年年底,定陵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将全部入库保存。
30米高度摔下来也不会把里面的文物震坏
定陵地下宫殿是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进行考古发掘的古帝王陵寝,其发掘不仅为人们研究明陵的玄宫制度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人们了解神宗皇帝、皇后的棺内情况及殉葬品的种类、数量及工艺价值、历史价值提供了最宝贵的实物资料。经整理,定陵出土随葬物品3000余件。这些文物按质地划分有金器、银器、玉器、瓷器、铜器、锡器和丝织物等,按用途划分有衣冠服饰、袍料匹料、宫廷器物和丧葬仪物等。
为适应文物保护的需要,十三陵特区办事处新建了明十三陵地下文物库房。在经过大量的编制规划、组织专家论证、进行考古勘探和地质探测等前期准备工作后,2012年库房主体竣工。项目总投资约3000余万元。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颖介绍,今年年底,新建地下文物库房将正式投入使用。“新建文物库房能够达到恒湿、恒温要求。库房面积翻了近4倍。”
据悉,特区办事处特意耗资400万元为所有出土文物量身打造保护囊匣。“原有文物库房内的文物柜架已经陈旧,大部分文物没有囊匣保护,由于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每一件藏品,我们都分别进行尺寸测量,专门定制合适的文物囊匣,保证文物个体存放安全稳固。”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王红宇告诉记者,这些为文物量身定制的囊匣的外部材料是优质三合板,内部则有海绵和棉花为主要成分的填充物,“瓷瓷实实地把文物‘卡’在里面,经测试,就是从30米的高度摔下来也不会把里面的文物震坏。”
王颖表示,本次文物“搬家”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文物的地上展示和地下保护能够真正统一起来,“在地下文物库之上,我们建有一个展室,这个展室在2012年已开始对外开放。将来,我们将对展品进行定期轮换,让地下储藏的文物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
游客凭联票可享用免费午餐
“景区内的WiFi是免费的,但要求游客以发送短信的方式获取密码登录,主要是为了及时了解游客数量,根据游客量调整基站的频宽,避免网络拥堵。”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主任雷涛介绍,定陵、长陵、神路三大景区已经实现了免费WiFi全覆盖,游客只要用手机扫描标志性景点的二维码介绍牌,就能连接上WiFi,获取景点详细解说。
同时,近年来,在游客服务方面,十三陵特区会同十三陵镇、工商、城管不间断持续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完成多项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今年,十三陵游客服务的重点工程是实施定陵、长陵两大景区的地面铺设和树椅建设工程以及长陵景区商摊净化工程。
自去年起,十三陵推行了旅游联票制,包括定陵、长陵、昭陵、神路在内的4个景点,曾经门票总价格为旺季165元,淡季110元。推行旅游联票后,4个景点联票的票面价格为旺季130元,淡季100元。“凭此联票,游客还可在十三陵指定餐厅免费食用午餐”,雷涛说。
60多年来最大规模修缮正在进行
“十三陵正在经历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今明两年的修缮重点是景陵、长陵、泰陵、昭陵的陵楼。目前,长陵神功圣德碑楼及大红门、昭陵碑亭及明楼匾额等多项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中。”
大红门是十三陵的总门户,进陵的必经之路。曾经,在红门两侧修有两道红墙,每道墙上各有一个边门,直通山顶。而今,屋顶瓦面长满野草、藤蔓,形态萧瑟。在大红门的修缮现场,记者看见大红门被脚手架、绿色围挡和蓝色铝合金板包裹得严严实实,施工师傅们正在屋顶铺设瓦面。“大红门的修缮重点是去除屋面蔓生植物和瓦面捉节夹陇”,雷涛告诉记者。本项修缮投资586万元,预计11月完工。
据了解,明十三陵曾在清乾隆年间和民国二十四年经历过两次大修缮。今年计划完工的修缮工程共有6项:昭陵祾恩殿修缮,郑贵妃坟暨二李、刘、周四妃坟修缮,悼陵修缮,裕陵排水沟及石桥栏板修缮,长陵神功圣德碑楼及大红门修缮和昭陵碑亭及明楼匾额修缮。其中,郑贵妃坟暨二李、刘、周四妃坟,昭陵祾恩殿已完成,其他项目将于2014年年底全部竣工。(实习记者 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