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资金扶持、专设赛事、可评职称
浙江:民营剧团也有春天
本报驻浙江记者 杜俏俏 通讯员 马向东
8月16日、17日,由浙江省文化厅和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首届浙江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中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在杭州举行。浙江省11个设区市推选了50多个民营剧团演员参赛,大赛评出金奖12名、银奖18名、铜奖22名。
在浙江农村,长期以来活跃着庞大的民间戏曲演出市场,其受众是广大的农村观众,其主角是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和戏曲演员,这些演员在民间演出市场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专业演员。在浙江各地农村、乡镇的露天广场、文化礼堂,民营剧团的戏曲演出常年不断,表演更是涵盖了大多数艺术样式,成为浙江省文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舞台。民营剧团极大地填补了浙江专业文艺表演院团数量有限、演出不足的空白,广受农村观众欢迎和好评。”浙江省文化厅市场处处长胡朝东说,“民营剧团机制灵活,在激烈的演艺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和可观的票房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浙江有民营文化表演团体670多家,约占全国民营剧团总数的1/10,从业者达2.12万人,每年演出21万场、演出收入约10亿元。
然而,民营剧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信息匮乏等,尤其是演员跳槽现象时有发生。随着演出市场的开放,演职员身价上涨,特别是头肩小生、小旦的工资从2005年每天100元至120元,涨到2013年的每天1000元至1500元,而一般的龙套演员如今每天工资在100元至200元间,收入差距不小。培养人、留住人还是“挖人”,在诸多民营剧团管理者面前成了难题。
“演职人员不稳定是阻碍当前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温州市文成县曙光京瓯剧团团长吴荣光说,“我们通过吸纳本省和江西、福建等地国有院团退休、分流人员,或是借用名角等措施来提高演出专业水准。”
“我们团行当齐全,最辉煌的时候有60多人。”温州市鹿城区哈哈京剧艺术团团长杨阵墨说,“老百姓喜欢什么,我们就排什么。为了留住人才,我们有相应的奖励机制,支持演员们去学习充电。”为了节省开支,杨阵墨自己还学着写剧本。该团创作排演了《盗库银》、《芦林坡》等剧目,平均每年演出400余场。
“演职员不稳定是民营剧团的特性之一,作为政府部门有职责去规范、去引导, 这次大赛的举办为广大民营剧团的演员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胡朝东说。
近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多种扶持和培养政策措施出台。2009年,浙江省政府推出《关于加快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2010年,浙江省财政厅、省文化厅联合制定了对民营院团的资金扶持政策,每年落实300万元专项资金:一是用于补贴民营院团送戏下乡活动,使参加送戏下乡的民营院团每场享受的补贴比国有院团高出500元至1000元;二是以财政投入方式举办浙江省民营院团负责人培训班和业务骨干培训班,目前已举办21期,累计培训了2000多名演员。2012年,浙江省首次举办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展演,荟萃全省各地的12台舞台艺术佳作,为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搭建了良好的展示、交流平台。
目前,浙江省文化厅正在起草《浙江省传统戏剧振兴计划》,将加大公共财政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投入力度,如对适合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演出的优秀剧本,可由政府出资购买版权,免费提供给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移植、改编和演出;每年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购买优秀地方戏曲剧本进行奖励或补贴等。
“作为一个民营剧团的演员,除了可以和专业院团的演员一样评职称外,还可以参加大型比赛,民营剧团的春天真的来了。”参赛选手、来自温州市鹿城区哈哈京剧艺术团的齐秀坤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