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赤脚医生又回来了!”
发出这感慨的,是住在大山深沟里的汉滨区茨沟镇村民。看到又有医生背个箱子满山跑,上门为他们检查看病,茨沟人恍惚觉得又回到了上世纪50年代的赤脚医生时代。
这些满山跑的,可不是当年胆子大水平低的赤脚医生。由专业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和村医组成的责任医师团队,让茨沟群众看病再也不是难题。
又见“赤脚医生”
5月的一天,茨沟卫生院责任医师团队第五组组长周伟带领小组成员,正在村医陈守军的卫生室里给村民检查、看病和发药。
在卫生室外面的墙上,挂着公共卫生服务公示牌,责任医师团队5个人的姓名、照片、电话号码、责任包抓单位、服务内容都列在上面。门口还摆了一块健康教育牌,写着高血压防治小知识。陈守军说,按照排的日期,团队今天要下来,昨天他就骑着摩托车一家一户去喊。能来的先集中到卫生室统一看,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患者,医生再上门。这天第五组看了29个病人。除检查、看病、发药、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外,他们还要做好责任医师团队下村服务内容记录表、服务对象签到表和下村满意度调查。
“以前我们基本不下村,坐在卫生院等病人。村民来了就给看,来不了我们也不管。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茨沟卫生院院长晏显兴说,责任医师团队除了送医送药送健康服务,还要给村民讲解健康知识,做出院病人回访。“我们是治疗和健康教育一起进行,只有大家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学会主动预防,以后才会不得病少得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不会那么突出,这是一个加减法的问题。每个周我们都保证有一支医疗队在村上服务,每个村每季度团队必须下来两次。检查、看病、吃药、回访、教育,实行一条龙服务。”
任务“逼”出来的办法
实行责任医师团队,用茨沟卫生院院长晏显兴的话说,是“没得办法的办法,逼出来的”。
2009年的国家医改,把公共卫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2010年就要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孕产妇健康管理等11项工作。要求是提出来了,茨沟卫生院也安排了公共卫生专干做这些事情,但效果并不理想。
据晏显兴回忆,给村民做体检,一开始他们还很热心,但由于公卫专干专业单一人员少,光做体检,两三次之后,村民都不愿意来了。而村医受个体能力的限制,根本忙不过来,所谓的建健康档案,就是量个血压做个记录。当时的茨沟,面临着和其他乡镇一样的困境,村医人少,学历和诊疗水平都不高。群众对他们不太信任,看病宁愿舍近求远,往镇、区和市里跑,既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基层医疗资源的闲置。
“我也急,心想这可咋办,我也是学医出身,就专门下去看了看。我带了一些简单的设备和药,免费检查免费发药。村民一看还能看病,兴趣马上就来了。”晏显兴很坦诚,“说简单点,我们做这个工作,一是为了完成任务,二是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把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提起来。”抱着这个想法,2012年4月25日,茨沟卫生院《医卫包村责任制团队组建方案》正式出台,这就是责任医师团队的前身。
按照这一方案,茨沟卫生院组成8个医卫包村责任团队,每个团队成员不少于4人,根据辖区人口及服务半径,1000口人以上的大村附带一个小村或者将人口偏少、临近的几个行政村合并的原则,配备一名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一名执业护士或医技人员、一名预防保健人员和一名村医,组成医卫包村责任团队。
团队的任务很明确,就是围绕医改的11项要求,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教育,建立动态健康档案。组织开展农村巡诊,通过巡诊送医送药送陪护知识,开展居家护理等基本医疗服务,通过联系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等工作。
这一探索很快有了成效,2012年9月27日,时任副省长郑小明到茨沟调研,对茨沟的医卫包村责任团队充分肯定。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对此做了报道,茨沟卫生院随即将医卫包村责任团队更名为责任医师团队。
2013年12月15日,茨沟卫生院在责任医师团队的基础上,又实行乡村医生与农户签约服务。“签约能把事情落到实处。搁以前,村民有病村医可看可不看,可出诊也可不出诊。签约了之后,就得老老实实把事情做好。”卫生室陈守军说,签约规范了村医的行为,也让农民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协议书上有8项服务内容,你给娃娃打没打防疫针,做没做体检,村民都知道,以前他们都是蒙的。这既是服务,又是监督。对村民来说,你该给我提供哪些服务,有哪些药品是零差价,你该给我报多少,他们都清清楚楚。”
服务好了,卫生院的收入也上来了
村民对健康的关注度是上来了,有病也积极主动地去看,却“苦”了茨沟卫生院和一帮医生。当初为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一些慢性病和常见病的药品卫生院都是免费发放,仅2014年前几个月,医院已经免费发了一千多块钱的药。这个钱,得自己想办法贴。茨沟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下村跑一趟,交通费用也不少。对医生而言,从坐在办公室等病人上门到下村开展各项服务,工作量也明显增大。
但收获并不是没有。茨沟卫生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仅从病人数量上来看,就有明显的提升。2013年以前,医院最多只有七八百个住院病人,2013年这个数字更新为1400多个,比之前翻了将近一倍。在收入上,2013年也比2012年增加了20%。
让晏显兴高兴的,还不只是收入的增加。他说:“社会效益也好,现在我们院的医生,在群众中口碑相当好。老百姓看见我们觉得亲切,亲昵地叫我们‘这娃子’。责任医师团队下村,被群众拉到家里去吃饭,这都是常事。作为基层卫生院,看病贵我们没办法,但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减少他们来回跑花的时间和钱,让弱势群体也能有机会看病,这就把基层的公共卫生服务夯实了。”
即使是一些以前不太理解责任医师团队的医生,看到自己下去了这么受欢迎,心里也高兴,有成就感,观念随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医生对自己关心的对象操心了,老百姓有了自己认识的医生,有事了就会直接来找,医患关系比以前好很多。”有着42年从医经历的第六组组长王军说。
医疗队帮了村医大忙
和群众一样欢迎责任医生团队下来的,还有像陈守军一样的村医。景家村有10个组,225户1020人,高血压患者就有七八十个。陈守军感慨:“放在以前就我一个人,哪怕量个血压,只能今天通知一个组,明天再通知一个,想集中完成是不可能的。有了责任医师团队,这都不成问题,也能让更多的村民及时看上病。”
在汉滨区卫生局副局长张志军看来,茨沟卫生院的“试水”,不仅方便了2万多茨沟人,更为整个汉滨区趟出了一条新路。2013年3月,在责任医师团队面世近1年后,区卫生局把全区有条件开展这项服务的13个卫生院召集到茨沟开现场会,要求推广“茨沟模式”。同时,在总结茨沟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由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和卫生监督所组成的指导团队,每个季度深入乡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指导。
现在的汉滨农村,已经逐步形成了每季度有区级指导团队、每两个月有乡镇责任医师团队、村医和所有农户实行签约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区级和乡镇一级的优势医疗资源因此得以整合下沉,向村级提供服务。张志军说:“我们的村医走村串户,就有老百姓拉着他们的手,说赤脚医生又回来了。”
(记者 梁潇 通讯员 谭西 邓向红 何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