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镇巴:山城蝶变始通途

2014-8-21 6:37: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会被提及,但对镇巴尤为重要, 更为艰难。

说其重要,是因为镇巴深处巴山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说其艰难,是因为这里山高沟深,这里经济实力不强,建设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民之所盼,为政之所要。让县城通高速,让村村通公路,一直是当地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

交通,镇巴的“卡喉”之殇

从镇巴县城出发,向南要翻大毛垭、小毛垭,往北要越拴马岭、红石梁,这四座大山平均海拔都是近2000米。行路难,修路更难。

2008年时,全县公路里程仅1760.43公里,9个乡镇不通油路(水泥路),没有一条通村水泥路,且公路等级低,抗自然灾害能力低,经常是晴通雨阻,是汉中市唯一一个不通铁路、不通高速和没有二级路的县。

曾在乡镇工作的镇巴县交通局局长姚智儒深有体会:“以前,从县城通往乡镇的道路都是土路,有一次发洪水,县里通知开紧急会议,由于路被冲毁,我不得不从下午6点翻山越岭,徒步走到第二天天亮,才到县城开了会。”

道路不畅,导致群众生活不便;道路不畅,导致农副产品无法及时外销;道路不畅,导致招商引资没有优势……

特别典型的是,2010年夏,陕南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当时该县通往外界只有一条210国道,洪灾冲垮了国道,县城瞬间变成孤岛,应急道路都没一条。

交通瓶颈,已经成为镇巴发展之“短板”和“卡喉”之殇。

5年,实现行政村通达率达100%

打通交通瓶颈,是镇巴加速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镇巴抢抓新一轮秦巴连片扶贫机遇,争取实施省、市交通项目315个,大打道路交通攻坚战。

——2009年至2011年,是镇巴的“交通建设年”,在该县交通运输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共投资4.5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1298公里,投资额是前40年总和,里程是前30年总和。

——2012、2013年,镇巴先后完成210国道镇巴生命线二级路改造,包茂高速过境6公里竣工通车,310省道渔(渡)紫(阳)段公路整治,实现了镇巴一小时上高速的目标。

——2014年,镇巴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倾斜性支持下,启动了为期两年的“交通提升年”活动,县级财政每年配套资金2500万元,加快实施秦巴山区交通扶贫及县域路网“813工程”,突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优先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化推进、边贸重点镇出境等各类农村公路450公里,到目前已续建公路112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230公里、一般县乡公路17公里、重要县乡公路22公里,桥梁5座290余延米,陕南移民配套路桥项目17个,配套资金和建设里程均超历史之最。

今年,县上还成立以县长叶稳太任组长的“交通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联系镇、联镇包村扶贫单位包抓、21个镇党政主要领导任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机制,每月挂牌通报工程进度。县上交通工作在县对镇综合考核中的分值由3分提至4分,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政绩考核挂钩,对农村公路不能通过检查、验收的严肃追究建设主体和承建主体的责任。

短短五年时间,投资11.8亿元,新建、改建公路2136.6公里,桥梁2680延米,投资量是前50年的总和。全县公路“米”字形主骨架基本形成,四面9条出县通道打通,“西万”高速完成测线;石油天然气核心勘探区仁村至黎坝公路改造“三步走”有序实施;乡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公路密度由51.2增至74.3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通畅率达100%,行政村通达率达100%,行政村通畅率达86%,镇巴农民告别了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历史。

成效初显,成绩不易。这些年,经历了重重困难,也破解了无数难题……

“六个一点”破解资金之困

山区道路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据测算,在镇巴每修通一公里通村水泥路实际需要55万至60万元,各级财政累计补助至每公里45万元,不足资金怎么办?

镇巴县的办法是,把这个问题交给群众议一议,先听听群众怎么说。

21个镇把修不修路、怎么修路的决定权交给全体村民“一事一议”,收多少钱、谁来收钱、谁来管钱、怎么用钱,全由群众定。同时,采取“六个一点法”(上级补一点、财政出一点、部门整合一点、群众集一点、各界人士捐一点、科学管理省一点)累计筹资3.97亿元,形成“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交通建设多元投资格局。

长岭镇小长岭村的主干道高低不平、坑坑洼洼,每逢阴雨天泥泞难行,水泥路是群众多年来的梦想。今年春节后,长岭镇争取到小长岭至甘家坪4.1公里的通村水泥路项目,县上配套184.5万元。可是,该路每公里达55万元,资金缺口很大。老家在小长岭村的张富军,一直在北京务工,听说这一情况后,赶回家乡捐资20万元,解决了大问题。随后,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200、500、1000、2000……只用了一周时间就解决了修路所缺的全部资金,使工程很快顺利开工了。

群众认识到位了,政府工作也省力了。

全县里程最长、海拔最高的通村公路在小洋镇,当地群众不到一个月就将所有缺口配齐并积极配合修建。道路通过,占到群众责任田,大家没有不同意的,实现了“零阻碍”。

宁修一里优质路,不要10里“豆腐渣”

“宁修一里优质路,不要10里‘豆腐渣’!”近日,镇巴县委书记赵勇健对公路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修路,质量不能马虎。该县创新检测监理机制,所有建设项目均采用社会监理制,干部群众自发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实行了“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技术力量”三倾斜三集中,形成了责任主体“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兵把口、项目办监理组抓落实、干部群众义务“旁站式”监督的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杨家河镇在修建杨(家河)贺(家山)路时,群众代表投票推选了懂技术、工作责任心强、甘当“黑脸包公”的2名村民作质量监督员。他们长期坐镇现场监督质量,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水泥、石子、河沙和水实行计量掺和,如河沙多了一两铲,都坚决要铲出去。

今年7月8日,回(龙)大(河)产业路改建工程B标段施工现场,因拌合场变压器发生故障,施工方为追赶进度,在未报现场监理和项目办批准的情况下,擅自改变拌合方式被现场的村民质量监督员发现举报,情况查实后责成施工方对违反拌和方式所铺筑的152平方米的水泥稳定基层予以整改,并处以5000元的经济处罚。监理单位因疏于管理,发现问题没有及时处理,被处以2000元的罚款,并责令现场监督施工单位整改到位。

针对人力有限、工地增多、监管困难的情况,该县公开招录了3名公路专业的本科生,补充了技术队伍;抽调了9名专业干部充实到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办公室;成立全市唯一有资质的县测设队勘察设计县内道路;县交通局筹资23万元购买检测设备,抽调5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农村公路检测试验室,专门负责农村公路的检测工作。县上严格把关,公平公开择优选定了18家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技术能力的县内施工企业,公开投标、参加全县农村公路建设。

同时,专题调研县域交通建设项目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认定;工程计量在项目办、监理、施工方三方会签认定后还必须经县局总工审核把关后方可计量支付,使工程得以顺利完工。

管好养好,力促经济之兴

“我承包了郭坪至向阳4公里的公路养护,工资按每月20号县上考核组现场考核的养护质量兑付。有一个月因家中有事,没按要求完成养护任务,不但扣了我的工资,还把我们承包公司和县交通局联系人的绩效工资扣了。”镇巴县青水镇养护工老李说。

镇巴县创新推行县考核、镇管理、村负责的三级联合管养模式,积极推进养护市场化运作,先后成立了12个独立运行的养护服务中心,700名养护道工由养护中心在社会上招募,层层签订日常养护合同和安全生产合同,实现了管养分离、事企分离。全县2426公里农村公路由21个镇直接管理。县农管局每季度检查、考核一次乡镇列养情况,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年实施工程养护费用800余万元,兑现养护承包费300余万元,全县列养线路水沟畅通,路面干净,路肩、水沟高草清除到位,桥涵无淤塞,常年晴雨通车里程率达97%。

随着一条条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应急路、跨境路的打通,农副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茶叶、生猪、魔芋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远方的人们似乎发现了镇巴这块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争着来这里旅游度假,百花谷现代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干脆在这里投资现代观光农业,分享镇巴交通发展的一碗美羹。据统计,从2009年至今,镇巴县新上马中小企业十余家,达成投资意向的二十余家,建成投产绿色产业、煤炭、锰、板石等工业园区,为原始木竹林、白天河等新兴生态、旅游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2013年该县生产总值48.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63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4.5%。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