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2014年,对于奋力赶超的渭南来说,以税收保障为内容的税收征管方式改革,让政府协同式治理进入百姓视野。这项改革的核心是,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根据税收征管工作需要,通过向税务部门提供涉税信息、共享征管资源,为税收征管保驾护航,保障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和应收尽收。实现了由过去财税部门单一型的治税模式,变为社会多部门综合型治税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政府资源,提高行政效能,方便服务群众。
曾经,因部门各自为政,涉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工作被动、漏征少征和税收执法随意等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群众对奔波于不同税务部门办理事务甚为诟病,更困扰人心的是,因为缺少相互牵制和监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为操作、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影响了税负公平,破坏了市场竞争环境。在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渭南市委、市政府领导直面问题,用改革创新来破解发展中的痼疾。“我们的目标是,以全局眼光、系统思维,打破部门壁垒,借政府部门之合力,形成集约管理、事前监管、标本兼治的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渭南决策者信心满满。更大范围的调研、更广领域的征求意见,不断的实践求证,渭南酝酿于多半年前的改革思路,以《渭南市税收保障办法》和《渭南市税收协助工作实施意见》两项规范性文件出台而郑重落地。
纵观《渭南市税收保障办法》和《渭南市税收协助工作实施意见》,其中关键内容有两条:一个是税收审核验证前置。即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在办理纳税人特定事项时,审核验证其是否存在税收未结事项,如应缴未缴、少缴税款及税收违法行为等,未结事项处理完毕后方予办理,也就是通过“先税后证”、“先税后检”等方式,实现税收源头控管;二是涉税信息共享。即政府相关部门、单位按要求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所掌握的涉税信息,通过共享涉税信息数据,促进相关行业税收征管。更让外界击掌叫好的是,收到了多重的改革效应。
改革的效应之一是,以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方式,标准化的程序设置,规范了税收征管,让一切不符合流程、不规范的交易都没有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真正实现税赋公平。“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将部门‘抽屉’、‘口袋’、‘脑袋’里的标准与要求,都放在桌面上来。形成了统一的流程和标准,每一项财税收入都更规范了。”作为此项改革的牵头组织部门,渭南市财政局局长张养民说。仅石灰石一项,过去一年征收不足百万,现在半年时间累计征收1000万元。不但如此,以信息化为核心,在税收保障中抓好涉税信息的采集、交换和分析三个重点环节,实现涉税信息、税源、税收三者之间的有机转化,形成完整的税收保障工作链条,使税收保障的成果体现到强化税收征管、增加税收收入上来。蒲城的土地、建设工程、房地产税费收缴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通过各部门之间涉税信息的传递、比对和共享,实现以票控税(费)、先税(费)后证,土地建设工程房地产税费由过去全年收入700万元增加到1亿元。
改革的效应之二是,建立起税收事前管理机制,发挥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在阳光行政中锻炼了干部。税收保障,通过“先税后证”、“先税后检”等方式,建立起税收事前管理机制,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从源头上加强税收征管,杜绝了人为操作,也杜绝了各个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在阳光行政中锻炼了干部,保护了干部。税收保障实施以后,把每一个环节都纳入信息系统,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以土地、建设工程、房地产税费一体化管理为例,采取以地税业务“卡控”房产交易办证的“地税前置”模式,计算机面前人人平等,谁也逾越不了。
改革的效应之三是,优化了行政资源,形成了管理合力,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纳税人进一家门,办多家事,而且使所有的服务窗口功能得到充分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整合资源,实现了就近办税和快速办税。纳税人来到税收办证大厅,随手可以查到办理各种交易的政策依据、收费标准、办理流程和需要提交的资料。热情周到的引导服务员、宽阔的填单台、舒适的休息区、小巧的便民箱、真诚的监督卡,处处洋溢着人性化服务的气息。不只是来自群众的掌声,同时,渭南的财政收入也不断地增长。2013年,通过实施土地建设工程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全市相关税收增长25%以上。实现了向改革要增量,以改革促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