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原标题: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谈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
中国经济网雅加达8月15日讯(记者 李国章) 日前,中国驻东盟大使杨秀萍就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及文化交流年等问题,接受了中国常驻此间记者的书面采访。
记者:去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李克强总理在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东盟未来“2+7合作框架”。作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新十年的开局之年,您如何评价当前双方关系及工作重点?
杨大使:东盟是中国的近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坚持同东盟发展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双方建立对话关系以来,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已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双方贸易额达4436亿美元,累计双向投资近1200亿美元,人员往来1800万人次。双方通过密集而庞大的贸易流、人员流、资金流,将利益、命运、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我们纪念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举办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共同回顾与总结合作经验。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尼时,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出席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时,提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为未来双方合作指明了方向。今年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新十年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围绕落实“2+7合作框架”,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商签中国与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二是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三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四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五是办好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国—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方愿同东盟共同努力,切实落实好领导人倡议,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关系新篇章。
记者:中国与东盟国家民间交往历史悠久,文化相互影响深厚。习近平主席在今年访问欧洲时,提出中国的文化观。您认为中国与东盟在文化观方面有何相通相融之处?
杨大使:习近平主席今年3月访问欧洲时,提出中国的文化观,强调文明交流借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借鉴应该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中国与东南亚的文明交流充分体现了上述精神。早在中国秦汉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就有了人员与贸易往来,在随后2000多年里,双方在农耕、织造、艺术、宗教、风俗等各方面相互借鉴与融合。时光穿越千年,从印尼苏门答腊中国晋代高僧法显传经遗迹,到柬埔寨暹粒中国元代旅行家周达观生动记录,到马来西亚马六甲中国明代郑和船队驻留遗址,当年商贾往来、舟楫相望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双方交流不但深刻影响了彼此文化,而且共同缔造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今天凝聚友谊与合作的财富。历史往来不但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而且塑造了双方许多相通、相近的文化观、世界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都重视家庭伦理、礼尚往来。中国“和而不同”的观念与东南亚推崇“多样性中的统一”一脉相承。“东盟方式”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原则,同中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处事理念内在一致。文化观与世界观的诸多共同元素,使双方在交往中更能设身处地,努力寻求理解与共识。今天,中国与东盟都置身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自身也在追求更好、更快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美好的目标需要我们既珍惜过去,更要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去了解对方的发展道路、对外政策、文化理念,寻求反映时代潮流与合作精神,对彼此在更高水平上的理解与认同。希望文化交流能为此架设桥梁与纽带。
记者:中国与东盟在社会人文领域开展了哪些合作。未来如何通过深化文化交流,促进双方关系全方位发展?
杨大使:文化是中国与东盟重点合作领域之一。200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确立了双方文化合作框架。2012年,首届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规划了文化合作方向。今年4月,第二届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将合作拓展至文化产业、文化遗迹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更广领域,标志着双方文化交流合作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近年,中国与东盟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人员交流、展演展览等多种文化交流活动,打造了许多辐射面广、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2006年以来,中国已成功举办8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促进了双方文化人力资源、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欢乐春节”活动走入东盟国家,成为当地民众的春节文化盛宴。双方影视节目、文化旅游、网游动漫等文化产品深入民众生活,通过文化消费增进了民众亲近感。中方愿与东盟一道,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巩固双方合作的社会与民意基础。下一步,将围绕落实《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一是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为中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人文支撑;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使文化交流深入普通民众;三是推动更多民间力量参与,扩大文化产业合作;四是在更多东盟国家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记者:今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请您介绍一下文化交流年主要活动及举办效果与影响。
杨大使:在去年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倡议将2014年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旨在促进双方人文交流,增进民间了解与友谊,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新十年开局营造良好氛围。文化交流年以“同享文化、共创未来”为主题,共20项优先活动,涵盖文体、影视、旅游、青年等各领域,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全方位人文交流的特点。今年4月,文化交流年开幕系列活动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总统吴登盛、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泰国总理英拉专门发来贺信。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缅甸副总统吴年吞、东盟秘书长黎良明等出席开幕活动。各国嘉宾深入交流,开幕活动精彩纷呈,为文化交流年全年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文化交流年重要活动之一,下周将在雅加达举行“中国最佳表演艺术”演出。这是东盟首次邀请对话伙伴举办相关活动。8月18日晚将在卡尔蒂尼宫举行开幕演出,上演大型舞台秀《太极图》,19日晚继续演出《太极图》,22日晚为闭幕式,上演中国民族歌舞《多彩中华》。这三场演出融汇了中国传统与现代元素,充分展示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相信将为东盟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中国还将与东盟共同举办东盟艺术节、亚洲艺术节、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青年营等活动。“文化交流年”闭幕式将于今年底在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举行。欢迎中国与东盟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感受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互鉴互融、相映成辉的魅力,共做民间文化交流使者,共同为促进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