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河庄坪镇的灾后重建集中安置区正在加紧施工。
祁小军摄
村民开心地住进了新房子。
祁小军摄
一年前,延安的那场暴雨灾害仍然让当地的干部群众记忆犹新。
2013年的7月,一场持续强降雨把历来少雨的延安市“洗劫”得伤痕累累,宝塔区也没有例外。一时间,民房倒塌,通讯中断,山体滑坡,交通、电力、农田、道路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库坝告急,农作物严重受损……那场灾害致宝塔区18人死亡,10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4亿元。
如何加快灾后重建是个难点,同样考验着宝塔区的干部群众的信心、智慧和力量。一年过去了,宝塔区各乡镇灾后重建的进展情况如何,农民居住条件是否改善,瓜果等主导产业发展是否恢复?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走进宝塔区一探究竟。
看到新的安置小区,村民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7月22日,在宝塔区蟠龙镇龙鑫园小区,312套安置房已经全部封顶。“我们去年10月份开始征地,11月份工队入场,今年6月30日封顶,这是全镇的集中安置点,主要安置需要搬迁的重灾户,每栋楼都是六层,户型分为60平方米、85平方米和103平方米。”正在施工现场的蟠龙镇党委书记赵东说。
听说镇上灾后集中安置小区封顶的消息后,纸坊村村民张玉虎和大伙就先后赶到新建成的小区,看看自家的新房子。当得知12月份就可以入住时,张玉虎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青化砭镇昌达园小区,施工人员顶着烈日起砖墙,个个汗流浃背。青化砭镇副镇长鲁伟说:“水泥、钢筋的型号和盖房的每个环节,施工企业的监理都严格把关,我每天都过来看看,这样心里才踏实。”
据悉,宝塔区结合产业发展和区域规划要求,把灾后住房重建与保障房、移民搬迁房、危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以避灾、安全、保护生态和适宜居住为原则,在13个乡镇安排建设19个集中安置小区,其中新建小区16个,建楼293栋,共计安置灾后重建和避灾移民户15941户,目前121栋楼已经封顶,其它正在加紧实工中。
住进了新房子,奔生活也有劲头了
除了集中安置小区,宝塔区委、区政府还在充分尊重受灾户意愿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生活情况,采取就地就近分散自建和集中自建的方式,全力推进受灾户房屋重建。全区就地就近自建5515户,集中自建点44个,目前,已全部建成入住。
记者到南泥湾镇后马坪村的王广发老人家时,他与老伴正在收拾院子。交谈中得知,老王67岁,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个人。他说:“我和老伴之前住的是依靠高崖而建的4孔土窑洞,住了五十年的窑洞在去年的暴雨中塌了,而如今,谁能想到,临老了,我们还能住进这样宽敞、明亮的平房。”老王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老王的房子一共花了6万元,其中,政府补助了3万元,今年2月,老王和老伴就搬进了新房子。
去年,灾情发生后,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麻洞川乡就立即组织全乡40多名干部深入到各村,积极引导受灾群众开展灾后重建,政府协调机械帮助受灾群众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宅基地,及时组织村民进行维修加固可以居住的受损房屋。同时,乡上在受灾严重的村子出台了优先使用土地、减少审批规划环节、为困难户协调建房贷款等优惠政策,邀请土地、规划技术人员开展建房技术指导,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居民早日住进安全舒适的新居。
在麻洞川乡姚家坡村,马来宝新修的房屋院墙外,正配合工人师傅在空闲地修厕所、洗澡间。说起去年的那场暴雨,他仍心有余悸。他说:“去年幸亏政府帮我们一家人撤了出去,当时情况真的很害怕。我家的4孔窑洞全部被压塌了,家里的机械也都被冲毁了,政府派铲车把我家院子的泥铲了两天才铲完。”马来宝一家已经住进了新房子。他乐呵呵地说:“这房子要比老房子好多了。”
有了新产业,灾后重建的信心更足了
在麻洞川乡樊村村民安虎的瓜棚里,农技人员正在给瓜农们讲解西瓜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虽然棚里的温度非常高,但是,看到西瓜喜人的长势,村民们热在脸上,却乐在心头。
“我家一共种了三个棚,现在销售情况很好,一个棚就能卖一万四千元。以前种地也就收入个三四千块钱。”安虎一边说着,一边还不忘抚摸着快成熟的西瓜。
今年年初,麻洞川乡政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因地制宜,依靠自然优势,扶持特色种植、养殖。单在樊村,就发展大弓棚450座,带动了93户村民依靠蔬果种植发家致富,并建立了千头猪养殖基地,让村民根据家庭情况选择致富路。
宝塔区委书记祁玉江说:“我们不光要借灾后重建之机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更要让住上新房子的农民在农业生产自救中增收致富。”据了解,目前,全区已恢复水毁农田7.1万亩,恢复大棚868亩,日光温室836亩,畜禽圈舍770间7.51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抢修基础设施,维修水毁柏油路、水泥路38条,整修生产道路1109公里;加固病险水库6座,恢复农村人饮工程118处,维修校舍48所、卫生院14个……
一年过去了,宝塔区灾后疮痍的踪迹渐渐远去,希望正在这里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