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中外文学家聚焦翻译:贴近原文还是靠近读者

2014-8-13 15:57:00  来源:文汇报  进入论坛

贴近原文,还是靠近读者?

“翻译对文学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翻译,才能知道其他语言的作家在想什么、写什么。”昨天下午,诺奖得主维·苏·奈保尔的一席话拉开了2014年上海国际文学周的大幕。十余位国际文坛“大咖”齐聚科学会堂,主论坛“文学与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成了一场妙语迭出的意见交锋,而大家讨论的焦点是:怎样的翻译更好,是贴近原文,还是靠近读者?跨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翻译到底应站在什么立场?

译文必须首先忠实于原著

奈保尔携妻子率先亮相,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他说,自己读了不少国外译作,都是通过翻译的文字来想象原文的魅力,就好像音乐需要通过演奏者才能将韵律和寓意传达给听众。妻子纳迪娜补充说,奈保尔对翻译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当译文掌握了合适的节奏、抓住了作者的声音,他才会认可。

不同于绘画、摄影等直观的艺术,文学非常民族化,而翻译是跨越语言鸿沟的唯一桥梁。这座桥梁分别落脚两处,更倾斜向哪一方,是译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曾翻译过《罗兰之歌》、《蒙田随笔全集》等著作的资深法语翻译家,马振骋指出,译者们对翻译的标准时有争论,“有人会说这个翻译太实了,那个文采好”。但是他认为,“信”是翻译的第一要义,译文必须首先忠实于原著,再谈文字“美丽”与否。“一定要放下姿态,因为翻译不是表现自己,而是表现作者。”

作家叶兆言也同意翻译须更尊重原文。他说,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翻译面临的一个绕不开的障碍,有时宁可加上注释,也要尽量保留原作的本来面貌。“比如同样形容安静,英文会说‘像一只猫走过’,而中文喜欢说‘一根针掉在地上’。但如果我们在英国文学的译文中看到‘一根针掉在地上似的安静’,就会觉得很突兀。”

译者不只是“语言搬运工”

叶兆言话音刚落,法国翻译家帕斯卡尔·德尔佩什就表达了截然相反的看法:“我只做过一次注释,以后再也没有那样做。”她认为,不加注释的方式难免会丢失原作的一些层次、一些细节,这不可避免,但是与打断读者流畅的阅读相比,“有的东西让它丢失好了”。在德尔佩什看来,译者当然希望百分之百地传达作者的原意,但这并不可能,遗漏在所难免。在翻译这个语言和文化的共同“转码”过程中,用更接近读者习惯的方式去表达原著的意图,传递出文化的差异,也是翻译者应尽的责任。

“在不同的语言里,书籍就获得了不同的面目。每一种译文的文本,都是原作的一个侧面,我觉得不忠实于原文也完全可以接受。”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从后现代文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一部作品的“真实面目”不可窥见,因此翻译也没有“忠实”与否可言。他还打趣地说,自己写作时不会考虑他国读者,甚至会尽量多地加入“难以翻译”的本土化内容。“既然如此,那翻译者就必须首先为读者考虑。”

《芬尼根的守灵夜》的译者戴从容也认为,译者不应只做一名“兢兢业业的语言搬运工”。尤其在翻译西方现代主义作品时,原原本本地转述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译者必须在理解原著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体现作者的表达方式。


编辑:秦人
关键词:文学翻译 奈保尔 上海国际文学周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KeyWxiangguan]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