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广州民俗博物馆陷窘境 一上午不超5个游客(图)

2014-8-11 10:10:00  来源: 人民日报  进入论坛
    广州民俗博物馆陷窘境 一上午不超5个游客(图)---有研究显示,定位不清、交通不便、展品普通、展示手法陈旧等是广州现有民俗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在广州目前的4个民俗博物馆中,西关民俗馆算很“旺”的了。对此,马楠等业内人士已有了清醒认识,西关民俗馆也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的活动。

  西关民俗馆内,平时难见人烟。记者 贺林平摄

  一上午不超过5个游客,从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前往需要两小时以上……尴尬的数字,折射出目前广州民俗博物馆的窘境。

  有研究显示,定位不清、交通不便、展品普通、展示手法陈旧等是广州现有民俗博物馆存在的主要问题。而游客少,折射出重金投入、烧钱维护的民俗博物馆利用率偏低的问题,这可能是当前各地传统博物馆面临的共同处境。记者的采访也发现,对民俗博物馆的这些瓶颈,从业者自身已有所认识,但也面临现实难题。

  门庭冷落、利用率偏低,整整一上午,游客不过5人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老城区荔湾的西关民俗馆,虽已进入暑期旺季,但仍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正值工作日的晌午,记者在门口简单数了数,一个小时不到,先后有六七组游客进进出出。不过,这点人气还差得远。大屋占地只有300多平方米,但仍显得冷清安静,进入的游客稀稀拉拉,甚至没有两拨以上的人同时在里面参观的场景。

  门庭冷落致利用率偏低。西关民俗馆2000年9月对外开放,与荔湾博物馆、蒋光鼐故居博物馆“三位一体”,通票10元。馆长马楠告诉记者,民俗馆初期的投入包括建筑修缮和布局两部分,布展200多万元,修缮花费不详。但参考旁边面积700平方米、花费600万元的蒋馆估算,至少在300万元以上。

  投入五六百万元修建的民俗馆,设计接待能力是每小时100人,三个馆一共300人以上;以每天开馆8小时,每年开放300天计算,一年接待72万游客没有问题。但马楠坦言,这3年平均每年的实际游览量都在20万人次左右,虽然离72万还远,但“在广州这样规模、类型的馆里,算是中上水平了。”

  事实上,在广州目前的4个民俗博物馆中,西关民俗馆算很“旺”的了。根据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调研报告《广州民俗类博物馆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建议》,规模最大、级别更高的广州民俗博物馆由于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客流更是少得可怜。“整整一个上午,能看到的游客不超过5人。”报告执笔人、广州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吕慧敏说。

  展陈方式陈旧是致命伤,连标识、说明都没有

  因何遇冷?吕慧敏的报告指出,一般而言一个市仅有一个代表性的民俗博物馆,但广州有4个,资源较分散,且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同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寻找等现实原因,又挡住了一部分有兴趣的游客。

  例如,滨江水上居民民俗博物馆由街道主办,虽然位于珠江边,但隐身于社区居委会的楼上、图书阅览室的隔壁,不熟悉的人可能根本找不到这条小路;即使找到路,倘若不留心门前的招牌,也很容易错过。

  该博物馆只有200平方米大小,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展示广州水上居民的历史文化。管理人谢棣英介绍,平时这里会举办一些“咸水歌”文化讲座,排练水上人家节目,偶尔也有市民入内参观,主要是水上居民的后人和历史文化研究者。

  除了定位、交通的问题外,展陈方式陈旧、手段老套,更是民俗馆的“致命伤”。游客黄绍梅说,西关民俗馆里可一览旧时西关大屋“三进三开间”全貌,还有冷巷、花罩、天井,甚至少爷房、小姐房的家具陈设。不过,“基本都是实物、图片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此外没有更新的呈现方式;有一些只是孤零零的文物,连标识、说明都没有。年轻人喜欢那些活跃、生动、刺激的东西,在这里很难提起兴趣。”

  对此,马楠也深有同感。“民俗文物的价值,往往都在实物背后。”她说,如果对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故事、经济社会状况、生活方式等没有初步了解,就看不出门道,品不出“味儿”来。而目前的展陈手段,还是传统的古板、静态、冷冰冰的“实物+文字”呈现,很难让参观者理解、接受并产生共鸣。民俗博物馆仿佛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当代人所热衷的声音、视频、表演、互动、参与等模式,在这里全无踪影。

  运用多样化手段,让文物不仅看得到,还能摸得着、用得到

  “民俗文物的内涵,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充分阐释。”吕慧敏表示,国内外很多成功的博物馆,不仅有多媒体展示,而且开辟供游客体验展品的专区,让游客不仅看得到,而且摸得着、用得到这些文物。

  “特别是在体验经济的时代,游客在消费时不再满足于只是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体验。”她建议,可以引入多媒体和数字技术(如3D技术)展示;另一方面,定期举行婚礼等民俗活动的现场表演,并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文化。此外,还应在博物馆中开辟体验专区,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

  对此,马楠等业内人士已有了清醒认识,西关民俗馆也开展了一系列走出去的活动。“过去我们往往从专业的角度,立足于收藏、研究;现在要转到从观众的角度,立足于服务、教育、推介。展示的方式,要从‘静’到‘动’,从‘死’到‘活’,从被动到主动,从单向到互动,从说教到参与、体验。”

  她介绍,目前已经开始展陈方式的创新,荔湾博物馆一楼已开始封闭改陈,但这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克服资金、人才、场地等一系列现实瓶颈。例如,他们曾想做一个展现老广州饮食文化的动态场景,再现整个广式腊味晾晒、烧制的过程,并邀请观众参与体验,但“几百平方米的空间,实在施展不开”。

  报告还指出,现在广州市民俗博物馆的建设、运营基本依靠政府投入,仅把博物馆当作文化事业,忽视了其可以产业化的特点。如,广州民俗博物馆中灰塑展览比较丰富,但是仅作为展品,而没有进行产业化开发,所以基本只能束之高阁。而类似的雕塑产品(泥塑)在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中,经过包装可以卖至几十元,甚至几百元。


编辑:秦人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 游客 民俗文化 民俗艺术 民俗馆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