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中发现,随着高速路等道路交通的完善,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尤其在小长假增多以后,周末及小长假到乡村旅游的城市居民大幅增加。
到农村旅游可以看村落、赏民俗、吃农菜、干农活、住农家、买土产。乡村旅游最可怕的事情是到了农村看到的不是农村,而是和城里一样的建筑。现在有些村落的建筑外观、室内装饰都和城市别无二致。平坦的水泥或柏油路,标准的灯杆,一排排毫无生气的大门,一座座标准的白墙小楼……美其名曰“白化”、“新化”。很多餐厅都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木须肉,似乎当年各地农村吃的是一锅饭,都是一个厨子教出来的。
大多数村落的形成过程都是先有几户人家,几座院子,然后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有一定体量的村落。可以说每个村落的建筑、民俗、餐饮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村落故事的一部分,是村落历史的呈现。现在一些领导,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由,迁走农民,拆掉村落,让农村变成了城市,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姑且不谈这种行为是否有损文化的传承,仅从旅游角度看,就属于打碎聚宝盆,和泥盖猪圈的做法。因为旅游不是寻找家的感觉,而是寻找与家不一样的感觉,寻找一种差异化的享受。
还有人说,农村的老人阻碍了农村的发展。但大多数源于农村的民间手工艺,恰恰都是由这些老人掌握或知晓。大量源于农村的土特产,以及地里、山里、水里有什么可吃可用的东西也恰恰是这些老人所了解的。更不用说村庄及周围的传说、故事等,这些老人都比年轻人熟悉。如果发展旅游,这些老人既能提供开发规划的灵感,又是村落的活的生态的一部分。
很多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或仅仅了解毛皮,设计传统文化作品时找不到感觉,于是永远都是在马可杯、钥匙链、手机壳、笔记本、杯垫、鼠标垫上贴画。现在我国的多数设计师很难从现代城市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了,即使在农村,传统文化也所剩无几了。从旅游商品的角度看,那些难以估量价值的村落最好不要拆,为我们的设计师留一点设计题材,为我们的后代留一点文化金山。
2013年12月,习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要有乡,要有村落建筑,如果我们这一代傻笑着把“乡”都拆光了,留给后人的就只有“愁”了。
在国内旅游选择购买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的游客占70%左右。优秀的设计师在设计旅游商品时都知道城市选题难、农村选题易,因为农村有丰富的文化和物产题材。在六届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上,贵州省连续获得五届金奖,这些获奖商品的设计都没有离开农村题材和民族传统文化。在各地举办的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商品大赛中,土特产、民间手工艺品也为数不少。游客每到达一地,都喜欢购买有当地特色、差异化特征显著的旅游商品,尤其是到了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和地区,游客也总会买些“农村”味十足的旅游商品。
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人数必然会像发达国家那样达到50%以上。农村是中华文明的根,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有太多的题材可以发掘。现在有些人以发展乡村旅游的名义铲除村落,错误之举实在让人痛心。
从旅游商品行业的角度讲,在推动国内工业化旅游商品发展的同时,市场同样渴望有更多农村题材的旅游商品出现。旅游商品的工业化并不等于不要农村,农村旅游商品同样大有可为,请为旅游商品留点乡愁。
编辑:秦人
关键词:旅游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