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此份报告虽没有提到旅游消费,但可以理解为包含在“文娱”等“享受型”消费中,因而对研究国民的旅游消费状况颇有参考价值
□ 王兴斌
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近日在网上热传。该报告提出,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高达0.73,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仅拥有1%左右的财产总量。这个判断是否正确,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的事,暂且不说。但笔者认为,这份报告透露的中国家庭消费模式对于研究旅游消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令人感兴趣的是,该报告对五类家庭消费模式的描述,勾画了时下国人的众生相:贫病型家庭的消费水平最低,但其医疗支出的相对比重却很高,这类家庭带有贫病交加的特征;蚂蚁型家庭以低水平消费为特征,就像辛苦积累的蚂蚁;蜗牛型是负担沉重的一类家庭,他们不大参与汽车、文娱和奢侈品的消费,而是把大部分开支用于房租房贷、教育、医疗等方面,而这些负担就像蜗牛的躯壳限制了其他方面(尤其是享受性)的消费;稳妥型是中等消费的家庭,有一定的教育、文娱的消费;享乐型家庭有车有房的比例很高,是享受着相对高品质的、健康的物质生活的一族,各项消费水平均很高,尤其是在教育和文娱支出水平上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家庭,但其医疗支出的比重却较低。
此份报告虽没有提到旅游消费,但可以理解为包含在“文娱”等“享受型”消费中,因而对研究国民的旅游消费状况颇有参考价值。
通过这些家庭的消费模式可以推算出他们在旅游消费中的表现。贫病型和蚂蚁型家庭的旅游消费能力势必极低,即便旅游的话也是偶尔的、省吃俭用的一日游、近地游居多。蜗牛型家庭的旅游消费能力也很低,是廉价的大众游的主体,旅游经历较少又图便宜,落入“零负团费”陷阱的往往是他们。稳妥型家庭应是国民旅游消费的主体,也是中档旅游消费的主力。享乐型家庭无疑有较高的旅游消费能力,是高端旅游和出境旅游的主力,在境外一掷千金、热购奢侈品的大多是“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的“1%的顶端家庭”。
由于笔者尚未看到报告全文,这五类家庭的比例各占多少,是否有调查数据不得而知。笔者一直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金字塔”社会结构的状况大致是:1/10的贫困人口, 5/10的低收入群体,3/10的中等收入群体,1/10的高收入群体。报告的划分与笔者的估计是大体吻合的。由此推断,目前中国大陆国民旅游(包括国内与出境)中的中等消费的主体,大体上是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城镇人口),高收入群体(约1亿城镇高收入居民)为高端旅游消费的主力,约占人口半数的低收入群体是低档消费旅游的主体。旅游消费水平及其结构似应与国民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的整体状态契合。
笔者认为,旅游界应从这份报告中思考这样一些问题:目前中国大陆的国民旅游究竟处于何种发展阶段?旅游已成为生活方式一部分的居民有多少?如何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多层旅游需求?如何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特别是如何满足占人口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的旅游需求?如何处理高中低档旅游消费市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旅游开发、经营和推广中细分市场群体?目前以高端消费为取向、以“旅游房地产”为名义的“旅游综合体”、“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高档住宿等“大项目”开发热是否应降降温?作为政府的旅游主管部门应该怎样引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取向?作为旅游媒体应该如何引导社会舆论的导向?
目前,旅游界正在研究和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改革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此时此刻,读读这份报告,或许有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