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延安新区如此庞大系统的工程上马实施,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巨大的波澜,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声音始终伴随着新区的建设成长。工程技术、生态安全、资金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化解?
科学论证有依据新区建设有保障
新区建设项目的上马,除了延安市委、市政府一班领导人具有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气魄外,更大的决心来自于权威专家的科学分析,严谨论证。
早在项目实施前,延安市就邀请了陈祖煜、龚晓南、张苏民、林在贯、顾宝和等60多位在国内外具有专业学术权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工程设计大师、知名规划大师以及在三峡大坝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经过多次实地踏勘和反复严谨论证,一致认为:“上山建城,建设新区”是延安改变城市面貌、保护革命旧址、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圣地延安的必由之路和科学选择。通过充分总结延安新机场试验段、四川九寨黄龙机场、山西吕梁机场等同类地形工程成功范例,综合论证后得出:延安上山建城在岩土工程技术方面是科学可行的。
有了权威专家团队的科学分析论证,延安市马上启动实施新区建设项目,并组成了由时任常务副市长薛占海为核心的新区管理团队,推动新区建设工作。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薛海涛介绍说,连绵的山头被现代化施工机械削平,山头所取之土回填进山沟之中,经过层层碾压强夯处理,山沟逐渐被加高填平,与挖方区连成一整片平地。取土的地方称之为“挖方区”,填土处理的山沟称之为“填方区”。在挖方区先搞建设,在填方区先搞绿化,待自然沉降稳定后再建设。
降水考验新区“治沟造地”取得宝贵经验
2013年7月间,一场百年不遇的强降雨袭击了延安,不到一月时间降雨611毫米。持续不断的暴雨使延安13个县区93.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面对灾害,延安新区建设管理部门迅速组织地质专家对新区北区一期岩土工程进行中期技术评估,实测结果表明填方区岩土工程质量完全合格,沉降符合要求,湿陷性已消除。工程本身也未对周边区域造成任何影响,延安新区经受住了百年不遇强降雨的考验!2013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土力学及岩土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回访新区时表示,新区建设充分遵循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工程质量远超预期。著名黄土专家、中科院院士周卫健,安芷生在组织20余位专家学者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考察后,于2014年6月向中科院提交的《实施与“退耕还林还草”并重的“治沟造地”重大方针的建议》报告中指出:“填沟造地和削峁建塬能够减小‘势能差’,可作为黄土高原墚峁区生态治理的新方向”;“延安‘削峁建塬’建设新区的实践证明,现代化成熟的岩土工程技术可控制工程质量和安全;通过城市建设用地的商业化运作,其较高成本是可以承受的,有必要在类似地区推广延安‘上山建城’的经验”。今年6月24日,由陕西省科技厅在西安主持召开的新区建设科研项目协调推进与咨询研讨会上,分别承担国家科技部和陕西省科技厅重大科技项目“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工程建设重大地质与岩土工程”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新区)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两个国家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做了项目研究进展汇报,与会的“两院”院士、专家,对延安新区一期工程作为国家科研应用示范基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引入社会投资主体打造“生态、宜居、现代”城
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是外界对延安新区建设可行性的质疑。“事实上延安新区在选址上坚持‘整流域治理’的原则,通过岩土工程一次性解决规划选址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问题。”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高建中说,“新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按照绿色、生态、宜居新区的目标,规划绿化率为40%以上,加上保留的自然山体,整个绿化面积在60%左右。此外,在规划中注重了雨水收集、城市新能源利用、绿色交通系统、城市生态自我净化系统的设计,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延安新区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延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贾珉亮告诉记者,新区建设的投入是一个逐年完成的过程,他们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以社会投资为主。启动以来,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目前已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并与农发行、国开行、长安银行、中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建立融资平台,今年土地出让金可突破60亿元,资金运转可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本报记者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