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记者 程 佳
日前举行的中国—澳大利亚表演艺术经理人研讨会上,文化部“文化交流贡献奖”获得者、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主席甘德瑞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谈及获奖,他难掩喜悦之情:“获此殊荣,我觉得非常荣幸和激动,非常感谢中国文化部对我的认可。”
从事文化交流四十余载
甘德瑞1944年生于美国,1965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艺术系。之后,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学习戏剧表演管理。1969年,回到澳大利亚,加入澳中关系委员会。1977年2月,甘德瑞随澳中关系委员会代表团访华,积极推动澳中建交,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
1978年,甘德瑞再次率澳大利亚戏剧代表团访华,游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欣赏了很多演出。1979年,甘德瑞把福建木偶戏引进澳大利亚,演出非常成功。之后,他又陆续引进了南京市杂技团、江苏省京剧院以及湖南省杂技团赴澳大利亚演出。
由于多次成功举办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甘德瑞于1985年到1987年担任澳驻华使馆文化参赞。任满之后,甘德瑞于2001年到2009年担任维州艺术中心主席,并在此期间促成了中芭《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海舞剧《野斑马》等多个剧目和中国艺术家访演墨尔本。此外,甘德瑞和夫人王子音于2007年成立PLAYKING基金会,赞助了多个中澳文化交流项目。2010年起,甘德瑞出任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主席。
“多年来,我几乎每年都会来到中国,然后把中国的表演艺术带到澳大利亚。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如昆曲、杂技、京剧等。我的目标是,让澳大利亚观众了解世界上还存在着如此不同的戏剧形式,进而了解中国文化。”甘德瑞说。
澳大利亚人渴望了解当代中国
甘德瑞认为,当今的澳大利亚表演艺术经理人及高层管理者,非常有必要来中国和了解中国艺术。
甘德瑞说:“澳大利亚人渴望通过文化艺术了解中国,尤其是当代中国的情况、当代中国青年的思想。例如,2011年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举办期间,中国国家话剧院《恋爱的犀牛》访澳并在阿德莱德、布里斯班和墨尔本三大艺术节上演出,获得巨大成功。该剧表现的是一群当代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和爱情故事,体现出年轻人身上一种执着、坚强的力量。同时,表演形式也很灵活即兴,富有感染力。”
“我们在寻找能够体现当代中国新貌、表现中国发展巨变的节目,通过这些节目传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力量。”甘德瑞说,此次来华,澳大利亚人感兴趣的节目有孟京辉《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中央芭蕾舞团《红色娘子军》等。“我们还欣赏了北京钧天坊古琴音乐会,其将古琴、大提琴、吉他等多种乐器融合在一起,形式非常新颖。此外,在中国有一种用新的表演形式讲述传统故事的趋势,这也很有意思。”
艺术家是最好的交流使者
甘德瑞认为,到澳大利亚演出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中国和澳大利亚艺术家能够在一起工作、交流,创作新的节目,建立长久的友谊。
2010年11月,甘德瑞访问乐山并观看乐山歌舞团的排练,其中一个节目是有关5·12汶川大地震的。“我们非常喜欢该节目流露出的真实情感,但是它的编舞对澳大利亚观众来说不太能被接受。之后不久,新西兰基督城也发生了一场比较严重的地震,所以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请一位新西兰的专业编舞到乐山工作,以地震为题材一起创作节目。最终,我们促成了墨尔本国际艺术节、新西兰国际艺术节编导与四川乐山歌舞团的合作,把反映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题材的作品改编成现代舞《断层》。该剧在2012年墨尔本国际艺术节上成功演出,后又赴新西兰巡演。”
甘德瑞还透露,今年,话剧导演孟京辉会到墨尔本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排练《四川好人》。明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也会去西澳,在珀斯话剧院排练《高加索灰阑记》。
“现在,我们愈加注重把中国的导演、编剧介绍到澳大利亚,让他们和当地艺术家一起工作。中国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他们很真实,表真情、吐真言;同时对大千世界充满好奇,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了解未知事物。我愿意和中国艺术家合作,艺术家是一个国家最好的使者。”甘德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