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绘制于张掖大佛寺墙壁上的《西游记》,比吴承恩版本的要早200多年。
张掖大佛寺里的卧佛实在是太长了,以至于不利用特殊手段,几乎没有可能把它拍全。
西部网讯(特派张掖记者 敬泽昊)提到穿行于丝绸之路的中国籍冒险家,唐玄奘或许是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名字。他把自己的旅行故事编写成《大唐西域记》,等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又被一个叫吴承恩的人改编成为小说《西游记》,从此便家喻户晓了。
比吴承恩早的《西游记》
2004年5月30日,甘肃张掖博物馆对外公布了一组“西游记”壁画,在约十六平方米的墙面上,绘制着10个西天取经的故事。据博物馆的专家考证,这批壁画的绘制年代应该在元末明初,这就意味这,要比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代还要早200多年。
壁画中的10个故事依次为:悟空大战混世魔;悟空会观音;圣僧恨逐美猴王;子母河八戒取水;悟空借扇息火焰;悟空大战牛魔王;紫竹林悟空参拜观世音;红孩儿火烧悟空;观世音甘泉活树和婴儿戏化禅心乱。除了第二个故事之外,剩下的故事在《西游记》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章节。
但即使早了200多年,绘制于张掖大佛寺的这组“西游记”壁画,也绝非最早的作品。绘制于甘肃瓜州榆林窟的唐僧取经壁画,比大佛寺的又要早一百多年。在壁画中,取经的队伍只有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而这也正是西夏(北宋)这一时期流传的“西游记”版本,或许是最早的《西游记》。
所以说吴承恩是幸运的,“西游记”的故事虽然成型很早,但由于一直没有具体的作者,使得这部作品的改编整合者吴承恩,自然成了著作的所有者,从而名垂青史。
从未被阻断的丝绸之路
除了“西游记”壁画之外,张掖大佛寺更为世人所知的还是那尊中国最长的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则足够八个人并排而坐。
修建这尊卧佛以及整个大佛寺的西夏王朝,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神秘、陌生的政权。这是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和北宋王朝时战时和。所以长期以来就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因为这个政权的存在,才阻断了路上丝绸之路。
但事实并非如此,西夏的统治者和之前的中原王朝一样,同样重视丝绸之路,希望从这条国际贸易大通道中分一杯羹。比如开辟了一条从兴庆府(今银川)出发,过雄州(今中卫)至凉州(今武威)、甘州(今张掖)的丝绸之路支线,扩大了这条国际贸易之路的辐射区域。再比如鼓励发展国际贸易,一方面贩卖本国的“土特产品”,另一方面则做起东西方交流的“二道贩子”。
显然,丝绸之路上经济的交往,并没有因为政权的割据中断。同样,文化方面的交往也没有中断,比如中原的佛教和西域的佛教,依旧如之前那样,在张掖,在整个河西走廊融合碰撞,张掖大佛寺便是这一过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