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美、柏峰、邢小俊等10位作家获冰心散文奖
《觅渡》拷问人类是否该有选择地后退
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有96篇(部)作品分别获得散文集奖、单篇作品奖、散文理论奖和优秀作品奖。而陕西省作家李康美、柏峰、邢小俊等10位作家分获各个奖项。
城市像煎饼一样摊大,乡村是人类永远的故乡
我省获奖作品《觅渡》引起了散文界的波澜,展现的是一个城市人记忆深处的村庄,但是这村庄已经在中国无处不在的快节奏城市化进程中萎缩了,村庄生活一贯的静寂安宁被打破,雾霾频频,城市像煎饼一样摊大,汽车拥挤倾轧在城市道路上,挖掘机日夜轰鸣掘进……万物土中生,大地最慷慨,也最吝啬。我们遗弃了村庄土地的辽阔和厚重,必然在城市中得到狭隘和浅薄。觅渡!觅渡!面对如此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生存困惑,村庄和人都在寻找出路。
作者邢小俊对记者说:今年春季,我曾走进飘满花香的文学现代馆院子,在冰心的雕塑前敬献鲜花、默默瞻仰。没想到我的《觅渡》与冰心的名字竟然联系在一起,我深感荣幸!
《觅渡》的获奖辞是:“乡村是人类永远的故乡。虽然我们真实的故乡在某个远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我们心中那个故乡却无限美好。《觅渡》以一个逃离者一个闯入者的双重视角感受这个中国北方平凡的村庄。两人都在摊煎饼一样失控地长大的城市里,却不约而同地迷恋村庄的厚重和辽阔,宁静和简朴,纯粹与诗意。”
冰心散文奖似乎格外“偏爱”陕西作家,陕西省作家贾平凹、吴克敬、陈长吟等都曾先后获此殊荣。专家认为:“这说明‘散文陕军’近两年一直在蓬勃发展,真正成为了值得全国关注的文学现象!
在“散文陕军”的阵营中,一匹年轻黑马夺人眼目——青年作家邢小俊的散文集《觅渡》获得冰心奖优秀奖,同时,《觅渡》与他的另外一本散文集《泼烦》入围正在热评的第六届全国鲁迅文学奖。
社会心理学者评价说:《觅渡》和《泼烦》散发出的忧郁情愫,反映了21世纪中国社会精英界普遍的“群体焦虑”!特别是《觅渡》在拷问人们直言前进和攫取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人类是否应该有选择地后退?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著名作家陈长吟、常智奇、诗人周公度等都给予了《觅渡》和《泼烦》很高的评价。
记者 杜丽芳
评论集萃:(不分先后)
陈长吟:《觅 渡》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邢小俊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关于乡愁的话题,在文学界今后会越来越多。随着越来越多村庄的消逝,越来越快的现代化进程,城乡差别正在缩小,而我们的思乡之情愈发增浓。
乡愁的境界,有三种:一是怀念。二是留恋。三是敬畏。
邢小俊的乡村哲理散文特写性强,笔法干净简练浸着诗意,语言描述透着时尚气息。邢小俊在新闻单位供职,因而对生活现象比较敏感,也善于思考。从他描述的情节中,里面有禅修、有哲理、有生活的奥义,有处世的心法。
如果文学作品是对世界的美好,对善心的唤醒,对良知的坚定能发挥那么一丁点儿作用,我们都会感到极大的安慰。
邢小俊的身上有一股与生俱来的时代责任感和难得的行动力,其散文具有的哲理意味和忧郁气质在当代青年作家中实属罕见,他既搞新闻策划,也搞文学创作,并且在这两方面并驾齐驱,均有爆响,我们希望他的作品影响力越来越大。
(陈长吟,著名作家、学者,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西北大学现代学院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教授。)
常智奇:他在寻觅人类未来文明社会的渡口
人类未来文明社会的出路在哪里?
难道仅仅只有一条英、美式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生活模式吗?
有没有一种既享受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又不失田园牧歌般的审美情趣的生活模式?
人类在这里迷茫、困惑、彷徨、徘徊。邢小俊的长篇叙事抒情散文《觅渡》在这里苦苦地寻觅和深深地思索。
这是一篇写黄土高原人生存状态的大散文,作者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叙述方式记事写人,描绘和展示了一副现代农村的生活图卷和心理情态,携情带韵地描写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这种散发着体温热量的描叙,具有独特的感染力。
在中国城市的进程飞速发展的这样一个
历史时期,他站在都市与乡村的十字路口,忧虑、彷徨、踌躇不前。
邢小俊是陕西省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他的散文,是一种社会问题性思考的大散文。他不拘泥于生活的细枝末节,他关注国计民生,总体发展中的大格局变化。正由于这样,他的散文的确是在“形散神不散”的审美轨迹上运行。
(常智奇 著名文学评论家、研究员)
周公度: 邢小俊是五个人
邢小俊是五个人。
一个散文家、一个新闻与传播学教授、一个竭力倡导“正能量”的资深媒体人、一个苛刻的思想者,还有一个视野开阔崭新的城市文化构建者。
这五个人在他的散文集《觅渡》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全书以朴素的乡村记忆开始,诚挚、细微、简洁。关中乡村的一切,已然成为了他的内心规范。敏感的城市笔记为继,他的观察侧重社会的底层。内心善的部分,即是脆弱所在;城市是他的安身立命之地,也是他的伤痕隐藏之处。我曾经看到以他八岁儿子的一些稚嫩、但极富天才之心的画作。以此作为引子,他为之写就的一些思考札记,乃是他的自我修正与期许。
他还在写一本《山居笔记》,秦岭山居的经历,更能说明他的心境。此文章节安排甚是雅致,着墨甚重。全篇以水墨画家樊洲为主人公,笔致从容舒展,触类繁复,尽情展示了他的才华与判断。初读之下,如入幽山林深之处,清风晨露遍布,琳琅玉佩之声缭绕。强悍的读者读后,或许会有前去打劫的心思。
也许他并没有有意去如此结构,谋篇布局,但偶然性的细节终究是必然的一面。易学文化的魅力恰在此间,无数的偶然均指向一个人的秘密行迹。
我喜欢这个人。他有能力从五个方向出发,却只为到达一个地方。
趋向山野之心,预示着他暂时的疲惫与踌躇满志。他的格局也袒露在这古意山野。在这苍莽山野,他不再是五个单向度的人,而是像关中的张载一样,心中有天下。他体内的人越多,他的疆域越大。
这是他体内的第六个人。如果有一天,他来告诉我,他要去纽约与伦敦。我知道他的最终目的地,是在新疆西部盛产黄金的伊犁河谷小住,而且必然取道巴黎。
他是立体的。他习惯于给我们惊喜。
(周公度 著名诗人、学者。《佛学月刊》主编)
夏坚德:《觅渡》是一款红酒
邢小俊在《觅渡》一书的后记里说:“觅渡就是寻觅渡口、出口、出路的意思,这也是把书名定为《觅渡》的用意。”
翻开《觅渡》,乡村的情景片段就在那里。所有乡村的孩子离开家乡的时候,乡村就成为了他追求理想远方的底色。你无论走到哪里,你终归还要回到你的家乡。这是你宝贝,珍珠,原点;也是你的财富,源泉,矿藏。出门的见识,让你认识自己。最近有位画家酷爱画水墨云鹤,那上面的诗词让我永远难以忘怀:“云鹤越阡陌,不知去何方,悠悠白云心,频频故乡望。”
许多作家写作,有的在天上飞荡,有的在地上行走。无论入世,还是遁世,都是看你的心是否安宁。让心回家,其实很难。我一直研究女性文学,写女性心中的苦恼,为女性寻找幸福安逸的出路。文化,我以为就是看谁学得深化得开。一句平淡话中,包含的更多更深更有意思。翻读《觅渡》,感觉就是一款初出茅庐、锋芒挺健、口味儿纯正、健康略涩。
(著名散文家、第五届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西安市碑林区作家协会主席)
袁国燕:在城殇和乡愁之间寻觅渡口
邢小俊一直在寻找一处心灵深处的院落,企图从乡愁和城殇中出走,因而,他的文字比人看起来老辣的多。
邢小俊笔下的城市,丰满而膨胀。像母亲的怀抱,让人又想逃离,又要迷恋。而邢小俊,已经在呼唤人类应“有选择的后退” 了,关于乡村,现代人正在集体失忆。农村,已不是从前的农村了,承载、复苏记忆的元素越来越稀少。而邢小俊的记忆犹深,有着温暖的底色、灵魂的温度,更有关于村庄的经典和哲学,关于生命的洞悟和哲思。
邢小俊这本文集,一针见血的勾勒出现代人的精神贫瘠:城市,正在越来越臃肿肥沃,越来越气势汹汹;而乡村,却越来越单薄瘦削,越来越孤苦伶仃。大多数时候,乡村只是在梦里,在记忆深处,而城市,却无所不在,无往不胜。现代人像虱子一样,熙熙攘攘的寄生在城市华丽的袍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人们只垂涎表面的鲜亮,而丢失了抵御和自愈的智力。
邢小俊的审美表达和心灵絮语,哲理意味和忧郁气质,让我忽然明白,与其说美是来拯救世界的,不如说美是用来拯救心灵的。
邢小俊是一个有大气象的人。
这不仅是文章中处处闪烁着哲思妙语,更表现在他勇于寻觅探索,独自眺望,用梦想之桨将众人渡到心灵的彼岸。他在散文集《觅渡》后记里感慨:“哪个人不是自己身体和欲念的奴隶呢?”
(著名散文家、第五届冰心散文优秀奖获得者)
赵 丰:在城市守望 是一种美德
“我像村里最年轻的人一样年轻,像村里最年迈的人一样年迈。”这是泰戈尔的名言。
这是一种人生的定位,生命的守望,字里行间填满了对乡野的忠诚。这个守望者,在今天看来便是邢小俊。在他的新作里,他将灵魂穿织于篇章里,呻吟着,呐喊着,赞颂着,灵性的芬芳使得一行行文字彰显出生命之凝重。
他的文字包涵着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对乡野的守望则是文的灵魂。他以—颗赤子之心,抒发出对大自然、对乡村美好事物的赞颂。他的文像珍珠一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不仅唤起对乡村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而且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关于乡村,像泰戈尔如此忠诚的守望者中,邢小俊算是一个。《觅 渡》以一种诗意的、哲理的笔触铺排和描写了那些乡村的人物,显现出人的灵魂。这是土地、乡村的活宝们,正是因为他们,乡村才显得朴实、真实,具有人性,涵盖了人的最原始的欲望和信念,这样的守望才显得有意义。
由此我坚信,邢小俊,这个憨厚而灵性的汉子,由于具备如泰戈尔一般的精神境界,他就会给我们奉献出更为优美的文字,让读者拥有更为至高的境界。
《觅 渡》是邢小俊奉献给乡野的礼物,而他本人则更像是土地的求婚者。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清新,爽朗着我的身心。守望这个词语,可以让人获得精神的宽慰和自豪,在我看来是一种美德。
(作者系著名散文家、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获得者)
李娟:灵魂依然醒着 所以满怀忧伤
打开一本书,其实就是面对一个人。
读《觅 渡》,让我看见一位思想者,一位诗人,一颗有良知的心,一个文字冷峻和温情的人。他的文字饱含哲理,时而悲悯、忧郁,时而明亮、锐利,极富感染力,有着强劲的人格力量。
《觅 渡》的文字里埋藏着一位作家、新闻人对于当下社会,环境,城市,故土深深的忧虑和惋惜。
只有被土地养育长大的人,一生都在敬畏土地的深厚和广博。作家是行走乡间的布衣诗人,饱满深情的文字给了一望无际的黄土地。
然而,他的心满怀忧伤。因为,我们正在失去一个个村庄。
故乡那么遥远,往事纷纷飘落。
其实,作家一生寻找的,原来只是精神世界的故乡。
我们渐渐远离天真,远离洁净,远离至善,远离初心。因为我们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这本书就如同一个人,沉静而忧郁,理性而诗意。
陈忠实先生曾经评价邢小俊散文集《泼烦》时说“文心莹澈清如水,剑气峥嵘半倚天”。这次评价《觅渡》时说“这是一个人对渐逝乡村的怀念和悲悯,对浮躁城市的思索与低吟。”
作家邢小俊先生是一位严谨而真诚的思想写作者,也是在深沉的黑夜里,灵魂依然醒着的人。他绕过俗世生活喧嚣浮华的表面,以锋利而深情的笔,触及到人们内心的深处,叩问你我的灵魂,我们正在慢慢失去什么,坚守什么,挽留什么,珍惜什么------
(著名散文家、冰心散文奖、孙犁文学奖获得者)
范超:他在城和乡的夹角里看着这个时代
他在乡看城,在城看乡,他在城和乡的夹角里,看着这个时代。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思考源源,才华熠熠,能无收成?
小俊韶秀俊朗,文字有温润清朗,更有金刚峥嵘,他常在喧嚣商语,又于内心里给自己置下一块净土,寻找和关照着日渐式微的精神故乡。他襟怀风光,腰细吾徒,却时时不忘天下兴亡,忧念万里康宁。他是林泉下静观的处士,时有归化大荒的寂寞之心,又是乡城里迅疾奔跑的麋鹿,更备积极用世的情辞慨慷,锲而不舍,鼓努用心,驰而不息,自我精进。
几卷新著读罢,倍感他憨拙古朴,风华温厚,使命在肩,领风之先,字字有如聆听天机预泄,句句皆是加持夙命启迪。小俊觅渡,觅渡,亦同天问,唯有大思路决定大出路。
而今夜此刻,归来仿佛三更,正有一介书生倚杖听江声,声声呼唤:船家在那里,船家请过来!我要渡江。渡往何处?情归何方?书生无余膏,唯有万斛乡愁在衣袖,夜阑风静縠纹平啊,盼明日,忙时要向涛头立,闲登高阁看新晴。
(著名青年作家、全国首届孙犁散文奖、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全国首届鲁藜诗歌奖、第二届陕西柳青文学奖等大奖获得者)
编辑:佳佳
编辑:秦人
关键词:作家 冰心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