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前不久,塞浦路斯、加蓬、捷克、坦桑尼亚四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来到我市,专程到青铜器博物院参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交流起来并不容易,但使节们在青铜器展厅中反复观看,有问不完的问题。青铜器博物院何以让来自遥远之地的外国友人如此留恋?就让我们以一个游客的身份,重新认识一下青铜器博物院,看看这座现代化城市里的文化符号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青铜之乡的地标
每当落日的余晖洒在市区高新大道上,林立的高楼便沐浴在一片金红色的光芒中,这片现代化的街区在初上的华灯中宛如天上的街市。向西望去,车流也亮起了车灯,如同星河。星河的尽头,绵延的石鼓山披着最后一抹晚霞凝望着城市新区。在它的怀抱里,青铜器博物院散发着神秘的气息,诉说着这座现代化城市不凡的身世。
从高新大道上仰望青铜器博物院,会让每一个刚到宝鸡的人肃然起敬。这座高台建筑,既没有唐宋楼阁的翘角飞檐,也没有明清屋顶的琉璃彩画,它那仿佛用青铜浇铸出的质朴与敦厚,传达出来自上古的典雅。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自唐宋以来,这里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斗。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何尊等一个个震烁古今的国宝重器,在历史的长夜中爆出一个个绚烂的礼花,而有关这些青铜器前世今生的故事,展开了一幅华夏文明发展历程的画卷。宝鸡,就是这样一个把历史镌刻在青铜器上的城市。这样一个城市,怎么会不让青铜器博物院成为它的地标?
2010年 9月 28日,青铜器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目前是全国最大的以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博物院。这座建筑从外形上散发出不同寻常的魅力,马上成为市民和游客最钟情的景点。
圆柱体的主体建筑就像一面石鼓,这一巧思反映的是初唐时曾在石鼓山上出土过十面石鼓。而圆柱的顶部是一个面向东方的圆形切面,好像一面日晷,记录着宝鸡在历史长河中走过的时间。主体两侧是层层叠叠的梯台构成的厅堂,门廊的风格如同希腊的神庙,高大的石柱构建出地中海风格的宏伟。不要认为这样的设计纯粹是为了增加建筑形式的丰富感,因为从公元前四千年直至公元初年,是世界范围内的青铜时代,而大体上与西周同时期的古希腊,同样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这种中西合璧的设计,正是把宝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放在了全人类青铜文明的视野之中。
然而,比这奇妙造型更吸引人的,是博物院里精心布置的展览。
周秦历史的殿堂
步入青铜器博物院展厅的大门,浓烈的周秦风扑面而来。四个展厅从不同侧面,展示从青铜器上反映出的宝鸡周秦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展厅突出了“青铜器之乡”的特色,通过大量窖藏出土青铜器的展示,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展厅面积 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 260件。以眉县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全面阐释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由来。
第二展厅诠释“周礼之邦”的精神内核,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重点展现厉王胡簋,解读一个民族情结的缘起;通过墙盘的重点解读展示,以及相关文物的配套陈列,追颂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国宝重器何尊作为本单元的收官之作,重点呈现“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追溯“中国”二字的由来。通过对文物信息的阐述,描绘出周礼下的西周盛世生活。展厅面积 947平方米,共展出文物 688件。
第三展厅以周王室的衰败和东迁为背景,以秦崛起的“帝国之路”为线索,切割出曲折流转的空间脉络。展厅面积 947平方米,共展出文物 360件。以西周的尾声作为展览的开篇,逐次展现非子养马、襄公立国、文公东猎、武公创县、宣公刻石、穆公称霸以及始皇加冕的历史节点。在两个族群发展的此消彼长之间,体验民族历史的兴衰之旅。重点展示秦公镈,以描述秦王族的兴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渐强大,展现秦“帝国之路”的重要场面。
第四展厅最具特色,展示青铜冶炼的“智慧之光”。以圆中有圆的四环同心式分割空间流线,展厅面积 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 160件。以单元叙说为逻辑构成,结合器物图文的静态展陈,漫画语言呈现的电子互动桌面,视觉冲击力强的宽幅系统,生动有趣的作坊体验,多层面多角度地诠释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重点展示青铜器动物世界及国宝折觥,展现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突出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青铜是金属,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有了文明的诞生,国家的兴起,还有对大自然不尽探索能力的提升。宝鸡这块“厥田上上”的土地,将我国青铜时代的文明推到了顶峰。西周兴邦,凤凰来仪;秦人崛起,神鸡飞鸣。周崇礼制,秦尚法度,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石,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地域文化的课堂
丰厚的展品,严谨的设计,电子展板与实物模型巧妙地穿插,让青铜器博物院的展览成了人们了解周秦文化的大课堂。自从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博物院常年不断地开展各种公益文化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让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了解家乡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依托厚重的地域文化,青铜器博物院组织了周秦文化宣讲队,深入社区、学校,向市民讲述自己家乡曾经发生过的动人故事。这样的形式,把越来越多的人吸引到青铜器博物院来。宝鸡文理学院的大学生和寒暑假返家的大学生,纷纷到博物院担当志愿者,他们希望在假期吸收周秦文化更多的营养。通过志愿活动这样的学习,这些从宝鸡走出去的学子们,把这份文明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于是,全国的各大院校、博物院馆、学术机构纷至沓来,他们都要在这片华夏文明露出曙光的土地上,亲眼看看 3000年前辉煌的文明。
由于学术交流的频繁,青铜器博物院的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不断,“周礼文化沙龙”成了周文化研究中最著名的雅集。
雷兴山、徐天进、王占奎等许许多多国内知名学者都在这里进行过讲座,也带走了对文化宝鸡的美好印象。青铜器博物院,不但以丰富的展示成为宝鸡市民的文化课堂,也以丰厚的馆藏和深入的研究,成为世界青铜文化的高地。
现代都市的灵魂
如果说现代的宝鸡就像一幅美丽的全景画,青铜器博物院恰似画上意味深长的题诗,画龙点睛。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往往是醉心于诗中氤氲的古雅。
“宅兹中国”,何尊上的铭文第一次把所有的华人联系在了一起;“在水一方”,诗经上的记载第一次告诉后人我们曾经的浪漫;“泰伯奔吴”,宝鸡的故事第一次讲述传统美德的力量……这些在当今社会都能够成为正能量的传统文化,让所有的人心向往之。
孩子们来了,他们要从这里汲取中华的文脉;中国人来了,他们要在这里寻找祖先的足印;全世界的朋友来了,他们要见证人类文明发源的涓涓细流。而宝鸡,也正以全新的姿态和开放的心态,展示着这座现代化都市端庄而高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