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2014美国亚太裔传统月·新世界中国周”活动启示——
创新传播模式 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2012年“中国艺术节·贵州主题周”上的“千言万语”互动活动
□□文闻
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山前国家广场,游人如织的第三至第六街之间草地上,一夜间长出了许多带伞展架,数千个中国风车和画册,拼成英文“PEACE(和平)”“FRIENDSHIP(友好)”与“LOVE(爱)”的组字,特制展架上陈列着共200件摄影、绘画展品,簇拥、烘托一个以国会山为背景、临时搭建的舞台。舞台主题条幅显示,这是“2014美国亚太裔传统月·新世界中国周”的现场。
为期一周的“2014美国亚太裔传统月·新世界中国周”活动在近日落下帷幕。这是一场文化的盛会,中国文化展演在连续数天的专场中,为当地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非遗传承人和研习艺术家拿出绝活儿,刻剪纸、演口技、扎灯笼、画风筝、做皮影、印年画或工笔扇面,冰山一角的中国绝艺,让人们大快朵颐;100多幅反映中国非遗原生态或中国社区文化细节的摄影、绘画作品,也吸引了大批前来国会山旅游的游客。
感受鲜活的“美丽中国”
此项活动的总策划、总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邹文无疑收获了最多的成就感。作为一名策展人,让中国文化唱响“美国亚太裔传统月”,邹文认为,从活动中获得的有关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思考,更让他受益匪浅。
1993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倡导举办“美国亚太裔传统月”,旨在展现亚太裔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一活动成为历任美国总统非常重视的制度化年度节庆盛会。
在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中国加强亚太邻国外交的背景下,亚太话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中国文化以往很少成规模地向国际,特别是美国输出。中国文化的长时间缺席和静默,加重了华盛顿地区华人组织的期待。连续7年在美国进行艺术传播课题的邹文,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双方迅速达成共识,充分利用“美国亚太裔传统月”这一平台,聚焦民间文化交流。
“主题首推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直观中国的绚丽;形式则优选绝活儿、武术、摄影、民乐、少儿绘画,让观众喜闻乐见。既要融入同期举行的亚太裔10余个国家的互动活动,又要突出中国文化,补足首次参加的印象生疏。为达到预期诉求,在时间安排上,不能昙花一现,而要保持一定展演时效,扩大呈现范围。于是,中国周被充实为一个7天连演,地点跨越华盛顿州、弗吉利亚州、马里兰州的系列活动,让友善和美丽的中国形象更鲜活。”邹文说。
连续7年 生动表达“中国梦”
早在2007年,华盛顿地区侨领代表便在北京考察了“2008年北京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及国际巡展”。该项活动是当时北京奥组委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吸引了84个国家的艺术家踊跃参加,最后选出三套290件/组方案作品,巡回五大洲36城市,举行了42场广受好评的展览。这一活动全程执行策划者,正是赛事组委会秘书长邹文。
此次考察,也促成了华盛顿地区侨领代表与邹文的多次合作,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景观雕塑华盛顿巡展、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八城雕塑赠建活动等。彰显文化价值的系列活动,得到了美国华人社区联盟的肯定。该联盟在华盛顿地区连续多年参与的中国文化节,具有较强的影响。
2011年,华人社区联盟在北京与邹文达成共识,决定自2012年起,将品牌化的中国文化节转型为年度主题运行,即按不同省区、行业、文化品类,为每年文化节的冠名主题,从泛泛传播升级为深度传播。2012年的“中国文化节·贵州主题周”成功开启了这一转型。邹文以1000面分别印有一个美词的丝绸,在国会山前打开一把中国丝绸“巨扇”。
2013年,中国文化节设为安徽主题周。邹文与其合作者在这次呈现了20套中美典型服饰共680件,它们被数十根特制立架悬挂在庄严的美国国家广场,形成“晾衣服、晒文化”的地景艺术。配合安徽主题周,邹文还带来20多位艺术家的安徽风情摄影作品展。
来自华人社区联盟的负责人表示,艺术的确不失为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自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中国的出镜率越来越高,大华盛顿地区的人们普遍感到,外界对中国的了解需求愈加趋旺,特别是美国首都地区,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开放度、欢迎度和美誉度都在显著提高。连续7年特聘邹文合作推进的各项活动,正在生动表达广大华人的“中国梦”。
2013年“中国文化节·安徽主题周”现场(左),“2014美国亚太裔传统月·新世界中国周”活动现场(右)。
创新文化传播新模式
以往,中国文化传播一直在开展,但或属于官方行为,或限于个人往来。成规模的、非政府的、民间驱动的交流十分鲜见。而这一性质和形式的交流,被认为反映了更多的真实和民意,也更受欢迎。邹文认为,文化、艺术、公益主题的展览策展,承载于民间渠道利于互动参与。当然,这种模式需有文化认同、社会共识及公信力为前提,并需要自筹经费。
大华府地区大约有10万华人华侨,不变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他们的共同特质。上述活动的连续开展,主要得益于此。由于此类活动基本属于民间发起的公益文化行为,资金成了最大障碍和难题。
总策划、总设计邹文负责在国内解决基本经费。“2014美国亚太裔传统月·新世界中国周”的主要资助者,是总部在香港的新世界集团。作为一家上市地产企业,新世界集团将文化和经济作为企业上升的两翼,长期在地产开发中大比例投注文化,用于文化事业配套项目和艺术配置,提升产品品质。
在2012年的“中国文化节·贵州主题周”上,1000件各有唯一收藏编号的丝绸,活动结束后全部被观众带走;2013年“中国文化节·安徽主题周”再次向观众分发了全部摄影作品。邹文把这种艺术行为解释成后效传播,是观众扩散互动的一种体现。“尽管只是露天、临时展陈,我们也非常讲求艺术性,力求创意新颖,易装易撤,色彩形态富有视觉冲击力,确保展品不失同业高水平和文化内涵。”
今年,为了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一支由中央民族大学、荣宝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博士、研究员组成的演示团队,出现在华盛顿中国周上,他们多是非遗研习专家,不同于非遗的单项技艺传承,专家们更能宏观萃取,将风筝、灯笼、年画、皮影、折扇、纸伞、剪纸、刺绣的绝艺做精要呈现。
“新世界中国周”组委会副主任、秘书长顾静表示,每年定于10月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提前并入5月的亚太裔传统月,汇聚能量、整合资源,让中国文化首次唱响了亚太月,“新世界中国周”的实践,不仅掀起中国文化在美国传播的又一轮高潮,也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