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自7月起,“百馆(站)千村文化结对”活动在江淮大地全面铺开。省、市、县和乡镇四级文化馆(站),将与全省100个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试点村、1296个美好乡村建设点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示范服务、业务培训、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形式,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增强农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
省文化厅将该项工作纳入2014年度重点工作测评指标,作为文化馆(站)等级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省、市文化馆结合实际,自行安排不少于10个结对村;县级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将发挥主力军作用,与辖区内农民文化乐园试点村、美好乡村中心村结成帮扶“对子”。原则上,省、市文化馆每年在每个结对村开展示范服务活动不少于2场;县级文化馆每年在辖区每个结对村开展服务活动次数不少于2场;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在辖区每个结对村开展服务活动次数不少于5场。
文化馆(站)将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在送演出、送讲座、送展览的同时,引导结对村开展文化活动,弥补村级文化服务能力不足;利用互联网等移动新媒体开展在线辅导,组织文化馆(站)业务人员定期进村开展业务指导,组织村级文化管理员观摩学习文化馆(站)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多渠道提升村级文化队伍的素质与水平;调动乡土文化能人、假期返乡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发展壮大群众文化辅导员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文化,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基本民生,是衡量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更为薄弱,缺项和短板更多,需要下力气补齐。近年来,省市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农民送科技、送知识、送文化,在改善农村文化状况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民朋友觉得“还不解渴”,他们希望精彩的“文化大餐”不仅仅是逢年过节时才有。
如同“经济扶贫”所倡导的“输血不如造血”一样,在“文化扶贫”上,“种文化”较“送文化”更有效、更长久。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农民自“种”自“收”,乡村文化才有了内生力的驱动,才能长盛不衰。
“种文化”要取得好效果,得培育“良种”。村级文化管理员和乡土文化能人便是繁荣乡村文化的“良种”。提升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离不开专业老师手把手的辅导。希望在此次文化结对活动中,来自省市县乡文化馆(站)的专业老师们能够沉下去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同时,各地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让乡村文化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