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有43年党龄的闫春郎在神木县沙峁镇闫家堡村当了26年村支书。这些年来,他先后为村里修旱窖、建大门、引进自来水、实施农网改造、修通进村公路、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让闫家堡村发生了巨变。
引水通电全为民
闫春郎早期在村里小学任教。那时,他是村里少有的文化人。1988年,他被高票推选为村支书后,就在学校、村委会、家里三头忙着转。因为村里的事情多,他便辞去教师一职,将所有精力用在为村民办实事上。
上世纪80年代,村民日子普遍过得苦,一年四季吃不上新鲜蔬菜,主要原因是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闫春郎上任后,动员全村村民修建旱窖,将每年雨水储存在旱窖,让村民在家门口种蔬菜,利用旱窖存水浇灌蔬菜,家家户户都吃上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可是,村民吃水还需要到几里外的水井挑水,如何解决村民吃水难题,又成了闫春郎的一块心病。他承诺让村民吃上自来水。信念支撑着他四处奔波,找领导、争取资金。2002年,县上、乡镇各拨款5万元,全村百姓投工投料,让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民几十年的饮水问题。看着水管哗哗流出的自来水,闫春郎高兴得几夜睡不着。同年,他又配合电力部门为村上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为村里更换了高压线、电杆,解决了村民对过年停电的担忧。
低碳生活进农家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闫春郎听说很多农村使用沼气,畜禽的废料、排泄物和家厕粪便、农作物秸秆通过沼气池密闭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以烧水、做饭、照明、取暖。政府还免费为村民提供建设沼气所用原料和技术。回村后,他将县上的好政策说给村民,并动员全村村民建沼气池,但好多村民对新事物难以认可接受,村民闫启郎就是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一位,“我觉得农村遍地柴火,做饭也很方便,而且地里的农活都忙不过来,所以就放弃了建沼气池的念头。为让我们看到沼气池的好处,他就自己率先建起沼气池。村民们看到粪便入池发酵生产沼气,沼气入室可以照明做饭、沼液沼渣入田做肥料后,纷纷向老支书取经,并在自家建起了沼气池。”
引领示范基地种植
早在七八年前,闫春郎和其他村干部去山西考察,引进产量高、适合当地生长的“晋谷”。三年前,闫家堡被县上确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2013年被确定为“小杂粮示范基地”,今年被确定为“万亩晋谷基地”。如今,村里所有耕地分小杂粮和晋谷两大片区,谈到当初建设种植基地,村民闫福源感慨:这还要感谢村支书为全村办了实事,村民几十年在自家土地上自由栽种,很多都不同意统一规模化种植,是闫书记挨家做思想工作,才有了今天800亩高产高效的晋谷基地。
为了解决村民加工粮食要到几十里外的镇上费时费力的问题,闫春郎还向县上申请资金12万元,为村里建起了粮食加工厂,余下资金为村里修建起了村委会办公室,村里再不用几十人挤到一户村民家里开集体会议。2012年,他配合政府为村里修建通村公路,将砂砾石路改建为宽4.5米、路面厚20公分的沥青路。
26年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发展农村的公共事业,他切实解决了村民所关注的问题。“只要还在村当书记,我就会尽最大力量为村里多办些实事。”采访中,年过六旬的闫春郎言语中字字不离“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的老党员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