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渭南火车站向西一公里,北邻高速的一面土崖上,依坡而建,整齐地坐落着一排排土窑洞。窑背上面是一个清雅宜人的大院落,虽然还正在改造建设,看满园的花红柳绿、亭台楼阁、关中的大石磨、石头碾子、造型各异的拴马庄、民俗的窗花等绘就成一幅古朴的风情画,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拙朴率真 胜景如画
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看到记者很好奇,正在院中和工人聊天的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勇格告诉记者,这地方原来是当地村上闲置了很久的废地,去年,市美协主席王鸣放自己拿出积攒的170万元买下,捐献给了市美协,作为大家创作的基地和渭南画院的办公场所。
创作基地窑洞外面的墙壁上,一串串红辣椒、金色的玉米展示着丰收的喜悦。记者在窑洞里看见几个正在挥毫泼墨创作的书画家,有美协主席王鸣放、文联主席郑俊海、常务副主席党宽阳、画家赵瑞,书法家陈龙、罗小平和田永昭等。搁下画笔,王鸣放主席热情地带我们参观起来。由于创作基地正在逐步完善中,室内所展示的作品不是很多,但不难看出王鸣放笔下的家乡、人物、山水、花鸟、乡情饱含为人处世之道,那一抹眷恋在他的笔下表现得惟妙惟肖,作品里洋溢着亲情和乡愁,丰腴多彩,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王鸣放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画展大赛并获奖,被多种画册、报刊、杂志刊发,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家》、《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大观》等大辞典收录,30余幅作品曾入选国家、省级以上奖项,作品《夕阳》获国际文学艺术博贤大展特等奖,《荷花》、《农乐图》、《清风图》《年丰图》、《泥中玉骨·波上仙花》等被多家单位收藏,先后出版了《王鸣放画集》、《秦东画卷》、《新长安花谱》(王鸣放人物专集)和《粉色十市美协主席作品集》等,国画《夕阳》被中国文联评定为特级作品。
追求卓越 大爱无疆
王鸣放可谓是从渭水河畔走出的画坛翘楚,为人正直谦和,创作精益求精。每一幅作品都会倾注他质朴和无私的个性,犹如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在萌发中拱起秦东文化的那畦律动,他的画似一缕春风又似满盏琼浆。郭部长说,有些书画名家把钱看得很重,而王鸣放多年来组织了无数次社会公益活动,特别是在汶川、玉树发生地震后,他带领美协主席团成员走向街头进行义卖活动,把所得的150万元连同自己采风的20万元全部募捐灾区,他还组织画家多次到老区、部队、企事业单位进行慰问,深受群众的欢迎。他每年提供给公益活动的作品达二三百幅,用王鸣放的话说就是作贡献并不一定影响收入,关键是作人的底线和良知,人要懂得回报和感恩。
1994年成立的渭南市美协,目前有国家级会员5人,省级会员上百人,近年来在全国举办了多次画展。2011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宣传部牵头的“多彩渭南”书画晋京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157幅精品获得了北京同行的高度评价。
渭南市美协近年来先后与广东、云南、山东、甘肃等省市进行艺术交流,每年“5·23”活动中,王鸣放都会组织美协外出采风,。2009年,他和美协主席团成员筹集资金,创立了“渭南美术馆”,使渭南的美术工作者终于有了一个向外展示、交流的场所。他们先后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纪念建党90周年渭南书画展”、“陕西省美协主席团、顾问作品展”、“黄土派陕西青年邀请展”、“渭南书画名家邀请展”十余次,展示了实力,也传播了艺术的魅力。
丹青人生 倾情桑梓
省政协第九届、十届委员,省美协副主席的光环让王鸣放不是很健谈,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回报”,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让一个57岁的秦东汉子至今依然积蓄着蓬勃的活力和旺盛的创作欲望。他以亲情题材作为“画卷”底色,彩笔绘丹青,勾勒出各色人物,他以人物画为主兼山水花鸟,着力于探索艺术个性,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是渭南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1976年,王鸣放在插队期间,就创作了大量连环画,人物素描。到部队后,先后参加兰州军区、宁夏军区美术创作班,并多次获奖。
丰富的生活阅历让王鸣放的人生特别饱满,同时也成就了他的艺术创作。王鸣放在近年来的艺术交流中走访了泰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在书画交流中学习提升,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身体力行。目前正在为全国12届美展做准备工作。和其他游子一样,王鸣放心里装着的是永远奔流不息的渭河,是对家乡的挚爱,对艺术的钟情。
“中国梦渭南情”、文艺美丽乡村行、文化艺术走进农家、新中国成立65周年画展、书画家走进百个乡村等,培养骨干人才,到中小学去讲课。谈到今年的策划活动,王鸣放如数家珍。特别是渭南市美协今年的基地建设,华阴、华山、洽川、富平、韩城的创作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加紧筹建中。赏画、品茶、论道、畅想丹青人生,不知不觉中晚霞洒满王鸣放的“世外桃源”,院子里因农家饭做得出名,人也越来越多。别具一格的美协画院,还真像个“集贤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