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今年以来,随着全国经济持续减缓,我市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民营经济发展首当其冲,遭遇了从未有过的“严冬”:生产经营大幅下滑,外部环境陷入窘困,企业发展的信心受到重创。面对突如其来的困境,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以下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共克时艰,提振发展信心是关键所在。
我市民营经济起步于改革初期,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借助全球能源市场的旺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大型能化企业。但这些企业在经历快速扩张之后,相继陷入产品积压、价格下跌、经营亏损、资金链断裂、债务紧逼的困境之中。尽管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努力,解危纾困,但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缓解。以致近一个时期以来,民营企业内外消极悲观情绪蔓延,人心浮动,士气低落,有些人甚至借此唱衰榆林。
面对不断加深的困难,整天等在那里怨天尤人、叫苦求救不是办法。寻求政府、银行、社会的支持帮助也很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提振发展信心,树立依靠自身力量战胜困难、渡过难关的信心和决心。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不仅要对战胜当前的困难怀有信心,而且要对民营经济发展未来充满信心。应该看到,经过煤炭十年黄金期的快速发展,我市民营经济的基础实力大幅提升,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据统计,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达到千亿元以上,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145985户,从业人员达59.38万人。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调整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潜能和空间,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实施战略改组,余地和空间很大。能源型经济经历低谷之后必然回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这些年我们发展的经验。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一次性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我市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仍将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依托。随着新一轮改革的全面推进,民营经济的地位将不断提升,发展环境将大幅改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中省市在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降低产业准入门槛,逐步将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过去难以涉足的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改革的红利将持续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将会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无论从改革开放的视角,还是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我们都没有理由悲观泄气、丧失信心,必须要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地走下去。
二、用好政策,抢占改革先机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中、省、市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从国家层面讲,有国务院先后颁布的“非公经济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及42项实施细则,今年还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从省级层面讲,有省委、省政府2008年出台的支持榆林加快发展的“27条”政策和2013年的“新27条”政策及在府谷县建立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区;从市级层面讲,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非公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会,研究部署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措施办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在市场准入、下放经营审批权、土地使用、资金扶持、人才与智力支持、推进非公经济的转型升级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各级政府和广大民营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上下协同配合,争取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为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特别是要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减少审批项目和审批环节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收费,实施“非禁即入”,并逐步向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迈进。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予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本地矿产、水等资源配置的权利,根据民营企业新建项目不同投资额度,进行一定比例的资源配置,或由国企以资源作价入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谁能抢占改革发展的先机,谁就能争得发展的主动权,分享到改革释放的红利。
三、逆势而上,实现转型升级是根本出路。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场的倒逼,政策的调控,政府的引导,可以促使企业的发展更好地回归理性,加快走向转型升级的轨道。客观地讲,我市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还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技术含量低,工艺路径短,结构单一,重复雷同,同质化问题突出。加之,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治理结构陈旧,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水平上,导致企业人才资源短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抗击抵御风险能力较低。还有相当一批民营企业面临着“交接班”问题,上一代企业家创下的基业,如何传到下一代手上,这对民营企业也是个考验,传不好就要出问题。这些在快速发展中形成和未解决好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层次的改革调整加以解决。具体讲,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外组内改”,对外进行资产重组;对内进行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改造。一要利用目前民营企业的经营债务危机,加快资产重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跨所有制、跨地域、跨行业开展横向联合,拿出部分优质资产,通过转让并购等多种形式,与市内外的国企、民企进行深度资产重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通过资产重组,转移债权债务,激活存量资产,缓解资金困局,启动生产经营。同时,要将建立混合所有制与民企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结合起来,引导混合经济体的产业产品向高端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二要改造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实现从家族独资向资本社会化转变,解决单个私人资本不足的问题,增强进入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实力;要实现从家族式企业治理结构向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转变,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民营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和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股份制民营企业,要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落实董事会职权,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大民营企业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三要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变经营方式,创立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作为资源型城市,既要依托优势资源发展民营经济,又要防止出现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荷兰病”,就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和优化民营经济产业布局,实现由能矿资源重化工产业“一业独大”向“多业并举”的转变,力争在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深度转化提升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和低碳产业发展、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业、振兴传统轻纺工业、以物流和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商贸流通业、现代交通运输业等方面能有新突破,不断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市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轻型化。
四、固本强基,担当社会责任是历史使命。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一旦创立,就要承担起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社会服务的职责和使命。一个合格的企业,首先要做到对社会有担当、有贡献。市场千变万化,竞争残酷无情,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必须居安思危,取验务实,尊崇科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立正确的创业发展理念,切忌超越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的盲目扩张,并且能够做到时刻预测管控风险,建立规避防范风险的机制,一旦出了问题,能够有化解应对之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本强基固,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把守法生产、诚信经营作为立业之基、创业之本。民营企业只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规范运行,良性竞争,才能确立正确的发展道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随着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国家的法律、税收、金融、产业准入、市场营销等都将与企业诚信挂钩,企业信誉将成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民营企业必须以诚信经营、诚信做人来打造具有榆林特色的商业精神。第三要回报社会。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在扶贫帮困、慈善救灾以及新农村建设中慷慨解囊,投入巨额资金,著名慈善家高乃则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以巨额捐赠资金名列胡润慈善榜第91、第85、第15位,荣获了第三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特别贡献奖;著名慈善家刘彪2007年在胡润慈善榜新排名中,位居第79位;文昌集团董事长张文堂入选2013年度中国好人榜;靖边县紫靖城餐饮公司董事长贺军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既是企业家们个人荣誉,也是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应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意识,逐步在企业、政府、社会之间建立相互跟进、一体联动的社会责任承担机制,真正让民营企业家把承担社会责任当成一种自发、自觉和自律的行为。同时,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家走上政治舞台,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等,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和衷共济,推动政银企互助是共赢之策。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榆林的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榆林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和慈善事业、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蔚然成风,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被誉为“榆林现象”。目前,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提高群众收入、扩大就业的重要来源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一极。当前,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样的形势,从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来讲,要换位思考,更要增进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要共同抱团取暖,共同应对风险,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进而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政府来讲,一是要尊重非公有制企业家的劳动,重视企业家的社会价值,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合法财产和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收入,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使他们扎根榆林、放心经营;二是要大力宣传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典型经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保护、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让做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权益上有保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在实现信贷规模有效有序安全增长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全区金融环境的健康、和谐、稳定。作为银行来讲,一是要进一步对民营企业树立信心,银行和企业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相互支持,和衷共济。二是要确保信贷规模的合理增长,支持好的产业和好的项目,帮助困难、有成长潜力的企业。三是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特别是要创新和推广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四是要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和金融服务,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作为企业来讲,就是要守法、守信,要理解银行现在的处境,我们榆林的企业单项贷款额巨大,小的几千万,大多上亿元,有的数十亿,如果这些企业不按期归还本息,那么银行也面临巨大风险,有可能面临区域性停牌。
总之,政、银、企三者是血脉相连、互相依存的,三方的支持与服务是互惠互利的。因此,我们都要形成合作共识,共同面对当前面临形势,共同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