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在西安,公共文化服务这个词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所熟知:古老的遗址不再是历史的记忆,而是人们品味历史的乐园;静静的护城河水不再只是城墙的守卫,而是变成了市民泛舟的水乡;肃穆的博物馆不再顾影自怜,而是敞开胸怀成为每个人分享文化的空间;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人,正在走近让我们能分享传承千余年的精湛技艺,层出不穷的文化惠民活动一波接一波地在身边轮番上演……
采访中,一位从苏州来西安游玩的游客徐先生,饶有兴趣地站在环城公园里听了段秦腔自乐班的唱腔,他坦诚地说虽然听不懂唱的是啥,但自己的确被表演者脸上的幸福所打动了。看到不远处有长者在教孩子用海绵做的巨型毛笔书写地书,徐先生感慨地说,“护城河在流淌,城市的文化记忆在延续,家住西安,想不被文化所熏陶都难呐!”
遗址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完美结合
文化遗存融入市民生活
西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迹,在近年建设中,西安有效缓解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大遗址的冲击,既保留住古城文脉,又激活了历史,让游客穿越“时空隧道”,对汉唐盛世和新丝路文化可感可触。以曲江新区为例,2002年以来陆续建成了大雁塔文化景区、唐城墙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一系列遗址公园,累计形成5700亩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古城西安的会客厅和重要游憩区。
“这座城墙曾作为一座实体屏障被建造,如今它成了中国过去和现在联系的象征。”这是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今年3月参观完西安城墙后在旅行日记中写的话。西安南门城墙今年5月刚修复完成,重新形成城楼、箭楼、闸楼完整的城防展示体系,箭楼内部将作为博物馆;南门区域2.6公里护城河完成雨、污水管道改造,水位、水容和水质全面提升,可供游客泛舟赏景;南门内外建成完整的人行通道和下穿隧道,交通瓶颈被彻底打通。西安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韩骥说:“城墙南门的改造,用现代化的方式捍卫传统,让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实现了和谐共生。”
见证中国历史盛世辉煌的唐大明宫区域,一度成为西安最大的棚户区。经过近6年改造,搬迁了10万人口,建起了面积相当于四个故宫大小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贯通了文物保护研究和百姓生活改善,既成为数百万市民的大公园,又以大唐盛世风貌向游人敞开怀抱。像大明宫遗址一样,西安汉长安城、大唐西市、唐城墙、曲江池等一大批遗址都已得到保护性开发,融入了市民生活。
大唐西市是隋唐时代延续300多年的国际贸易市场,如今它已成为一个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以及国际商旅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成为盛唐时期市井文化、平民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已形成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风情街、西市城·购物中心等项目,不仅让2万多件丝路文物得到展示,也为西安旅游打造了新的名片。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大唐西市庙会”已经成为全国三大品牌庙会之一,连续两年人流量超过百万。庙会上有吹糖人儿、捏泥人儿、看古玩、观大型歌舞……多彩的文化活动及丰富的各地小吃,使西市游人如织,成为市民及外地游客享受正宗年味的好去处。
历史遗迹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血液中的DNA。在西安,有源自汉代的美丽爱情传说,传唱着周幽王时期的民间小曲,留存着西汉时期的造纸术……近几年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们步履匆匆、从未停止过对民间艺术的田野调查,在民间艺人的炕头上,在鲜为人知的老街巷或校园里,非遗保护意识和理念正在逐渐走进田园村落、农户人家。目前,西安鼓乐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蓝田普化水会音乐、长安斗门牛郎织女传说、眉户曲子戏、高陵洞箫艺术、中华老字号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长安楮皮纸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易俗社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空前
看时尚话剧不用再去北上广
对于西安白领余小明来说,每周去“大华·1935”看一场话剧是他最好的精神享受。作为时尚话剧迷的他,以往为了能看到国内一流话剧,甚至不惜自费“打飞的”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追剧。话剧《那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在西安上演后,他已经看了好几遍,每次观后都是心潮澎湃。他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看话剧成为我一项重要的休闲活动。事实上,在西安能看话剧的地方越来越多,而很多优秀的话剧也愿意在西安进行展演,一种话剧欣赏氛围正在西安形成。”
诚如余小明所言,话剧欣赏风已在西安渐成气候,以大华·1935为例,这里形成小剧场集群,拥有 “壹”、“玖”、“叁”、“伍”四个剧场,先后演出过《龙门客栈》《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有《嘻行漫记》《跑偏的毕业季》《家里的玩偶》《桃李不言》《金锁记》等大学生话剧。
在曲江新区,以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曲江电影城为代表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以易俗社剧场等为代表的剧院、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等中小文化场馆,以30家博物馆为支撑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构建起公共文化场馆的系统网络。
西安美术馆自开馆以来,已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写实画派油画五周年特展”、“近现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齐白石精品展”等50余场大型艺术展览,涉及国、油、版、雕、摄影、新媒体等各个艺术领域,平均每天参观的人数达到3000人次,遇到活动高峰期单日人数上万。
西安音乐厅每年演出340余场次,把国际一流的演出带给西安市民。谭盾、李传韵、李云迪以及英国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等国际一流的音乐家和乐团纷纷造访西安音乐厅。由西安音乐厅联手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打造的“西安草莓音乐节”已成为西安的一大音乐盛事,成为西安年轻人的音乐狂欢派对。
正在建设的陕西大剧院,规划总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建设规模最大、硬件水准最优、科技含量最高的综合性文化演艺交流平台,可满足歌剧、音乐剧、喜剧、舞蹈、爵士乐、戏曲等多种形式文化演出的需要。可同时满足2500位观众现场观看高水平的歌剧、话剧等文艺节目。
事实上,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西安市民的文化生活早已是丰富多彩,看话剧、听音乐剧、看电影都已成为了普通市民最爱的精神享受。有资料显示,西安单日观影人次一度跻身全国影城前三。这标志着,西安市民的文化消费方式正在不经意间转变,从单一的文化生活转变成为赏歌剧、看电影、观话剧、品艺术,市民的文化生活着实称得上丰富多彩。
市民看戏政府买单
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让最广大的市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近两年来,市上组织了一大批文化惠民活动,“西安市千场戏剧惠民演出”、“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秦腔经典传统剧目演出月”、“首届西安非遗传统技艺大赛”、“2013西安市农民文化节”、临潼的群众秦腔大赛,长安的书法美术大赛,蓝田的水陆庵庙会、华胥氏公祭活动,户县的锣鼓大赛,莲湖的城隍庙会,未央的桃花节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像一道道美味佳肴呈现在城乡群众的面前,很多市民直呼:“原来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西安市千场戏剧惠民演出活动以“政府买单、剧团送戏、群众受惠”的模式至今连续举办6个年头。2009年至2013年组织剧团在西安市13个区县及沣东新城等600多个演出点免费为群众演出秦腔、歌舞、话剧、豫剧、曲艺、儿童剧和综艺晚会4100多场,受益群众700多万人次。2014年,全市25家专业表演艺术团体还将深入西安市13个区县的乡镇、社区、厂矿、学校,免费为群众送去1150场、200多台大中型剧节目。
西安的红五月音乐会群众歌咏活动自1958年以来深受群众喜爱,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里,以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基层性,培养了众多群众艺术人才,体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夏日广场群众文化活动从2003年开始,每年7月至9月在全市社区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小区院落、楼宇空地等广泛举行,不但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市文联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坚持把文化送到群众中,让百姓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艺术家们在隆冬时节和春夏之交的农闲时走进乡村。据了解,每年春节前,市文联都要组织艺术家送书画下乡,为农民朋友义务写春联、画年画;春光正好时下乡采风,艺术家深入田间体验生活,既传播新知识又积累艺术创作的资源。
2014年春节期间,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曲江新区管委会等单位在全市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西安市2014年春节期间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相聚大明宫 共圆中国梦”、“文化曲江映古城,百场演出闹新春”、灯影唐朝—2014年大唐芙蓉园新春灯会等近百项新春文化惠民活动,为古城西安的市民群众献上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西安演艺集团组织西安秦腔剧院、西安歌舞剧院、西安话剧院、西安儿童艺术剧院、西安市豫剧团和西安市说唱艺术团在百戏楼、大明宫剧院、大明宫群众大舞台、部分景区和广场等地演出百余场次,演出内容包括秦腔折子戏、音乐舞蹈、话剧小品、儿童剧、戏曲综艺和说唱歌舞等,受到西安市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文/记者张静 实习生徐晓曼 图 /记者尚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