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硬木轱辘大车制作过程。
本报讯(记者 李桦)“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大车,太新鲜,光看车轱辘就有圆桌那么大!”6月6日上午,渭城区北杜镇傅平家里正中,摆着一架即将完工的硬木轱辘大车,吸引邻里街坊纷纷前来拍照观看。
今年61岁的傅平是“礼义成”的第五代传人,自小跟随爷爷和父亲学习造车技艺,很小掌握了打制硬木轱辘大车及农具的技能。上世纪80年代以后,硬木轱辘大车作为运输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傅平还完整地保留着祖辈留下的木工工具及历代口传心授的制车技法和口诀。
“硬木轱辘大车的家用价值已经没有了,但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却非常大,我不甘心让祖传的技艺失传,制作这架车,能让更多人观赏、了解过去的历史。”傅平一边打磨木料一边说道。
“隔年的轴条,当年的辋,车头还在树上长。”从2002年起,傅平就开始备料。他告诉记者,硬木轱辘大车的选料非常严格,关中地区常用槐木,各构件的性能要求兼用榆木、铁匠木、梁子木和枣木,而这些材料的干燥程度也能决定一架车能否制作成功。
一直到今年2月份,傅平整理了祖辈留下的工具,找到一些接触过打造大车的朋友,一边按照祖法打造硬轱辘大车,一边用文字和影像记录整个技艺。傅平说道:“这辆大车融合了木匠、铁匠、皮匠、绳匠等多个老行当的技艺,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制作,铁钩、铁环都是我手工打造的,目的就是再现原汁原味传统工艺。”
据了解,这辆车运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力学原理将车轮、车轴、车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长4.5米,宽1米多。
据渭城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余树丹介绍,渭城区文化馆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工作,硬木轱辘车是多种技艺的综合体,它使人们更深刻了解关中民俗文化。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向省级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