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健康生活>>正文

曹雪芹悄然透露的祛痘神秘美容菜

2014-6-7 11:04:00  来源:新浪专栏  进入论坛

笔者所见红楼宴的菜肴中,大多会遗漏两道王熙凤让女儿吃的桑虫和猪尾两款食材。虽然曹雪芹不经意对这两款食材一笔带过,但追究这两道食材的真正用途,却会发现我国食文化和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谁知凤姐之女大姐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王夫人凤姐听了,忙遣人问:“可好不好?”医生回道:“病虽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凤姐听了,登时忙将起来:一面打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丫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打扫净室,款留两个医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医生说预备“桑虫猪尾”,这个“桑虫猪尾”究竟是吃的还是供的,目前还没有红楼爱好者专门说道;更没有现在红楼宴涉及到这两款食材。

现如今,我们的医疗预防痘疹的水平已经很高了,儿童都在规定时间内,由国家免费接种疫苗。我们对过去的痘疹发病形态似乎很陌生。“桑虫猪尾”在痘疹中的食疗作用,清代人已经驾轻就熟,决然不是所谓的“茧如豆,破可出;猪短尾,不久长。”类似讨口彩的说法;也不是王熙凤拿来供奉神灵祈求女儿平安的。

《红楼梦》所指的“桑虫”并非蚕茧里的蚕蛹,也不是《尔雅·释虫》所说的“螟蛉”;更不是天牛,它属于天牛科昆虫星天牛、桑天牛或其他近缘昆虫的幼虫。桑虫的异名为蝤蛴(《诗经》),蝎、桑蠹、蛣崛(《尔雅》)。秦汉医家称为桑蠹虫、唐代医圣孙思邈称之为桑蝎、宋代时人苏颂在《本草途经》称之为桑虫。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的疽疹诠的篇幅中阐述:“桑虫用以发痘,尝遍考《本草》、痘疹诸书,皆所不载,及审其性质,不过为阴寒湿毒之虫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发痘;惟其寒湿,所以最能败脾。且发痘者,不从血气而从毒药,痘虽起而中则败矣,此与揠苗者何异。矧以湿毒侵脾,稚弱何堪,故每见多服桑虫者,毒发则唇肤俱裂,脾败则泄泻不止。前之既覆,后可见矣。”由此可见,关于“桑虫”名称的确定和其药用价值,在明清时期基本确定下来。

旧时,通常人们在冬季于桑、柳、柑橘等树干中捕取桑虫,用酒浸泡后晒干或炕干,用于药材。干燥的虫体,呈长筒形而略扁,乳白色或淡黄色。嘴部颜色较深,黄褐至黑褐色。胸部3节,前胸较膨大,无足,腹部10节。虫体外表常较粗糙,折断面呈黄白色。以粗壮、干燥、完整者、为佳。冬季,人们挖树蔸用于取暖,会从树蔸蛀孔里找到白白胖胖的蛀虫,大的有一寸多长的桑蠹虫。然后将其放在烧热的火垅灰中烤,桑蠹虫因吃的是纯木质纤维,所以干净无异味,烤熟的桑蠹虫外脆内软,香甜可口,是物质匮乏时农村孩子们喜食的佳品。

痘疹临床表现为: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清史记载,顺治皇帝死于天花;而康熙、咸丰则是中国的两位麻脸皇帝。皇帝况且如此,老百姓中的麻脸就更多了。所以在我国清代,中医对痘疹的面疮极为重视。

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桑蠹虫治痘疮毒盛白陷不能起发者,用以绞汁和白酒酿服之即起。但皮薄脚散及泄泻畏食者服之,每致驳裂而成不救,不可不慎。当代叶橘泉《本草推陈》:治痘疮不发及痈疽不溃:桑蠹虫一、二条,捣,黄酒冲服。痘疹需要完全发出,灌浆饱满,方保生命无虞。大姐痘疹刚刚发出,还需要进一步发出,直到完全灌浆,才能完全平安,故需要发痘之药,而桑蠹虫正是上佳的发痘之药。

清代汪讱庵的《本草易读》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痘疮便秘(猪脂三百九十二,验方四。)痘疮便秘,任食肥肉。(第四。)猪尾即猪的尾巴,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质,是皮肤组织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可以极大改善痘疮所遗留下的疤痕。

红楼猪尾怎么烹制,想必王熙凤有个完满的做法,按南方的习惯应该是红烧,红焖猪尾是最佳的选项。所以,现今酒店饮食业推广红楼饮食文化,定不可少了这道猪尾美容菜。

弄清楚“桑虫猪尾”的食疗原理,这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面部痘疮治疗,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从而起到保护面容的功效。另外,王熙凤之女生来娇贵多病,由于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了个“巧姐”名儿。脂砚斋批语表明,巧姐应在贾府事败后为“狠舅奸兄”卖入青楼之地,后刘姥姥将巧姐救出,最后嫁给了刘姥姥外孙板儿,也算是有了脱离苦海的好结局。此乃后话。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