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驻北京记者 李 雪
6月1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全体师生收到一份厚礼——集评书创作、演出、教学于一体的“北戏书馆”正式挂牌,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授予的“北京评书传承基地”也同时落户该校少儿戏剧场,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连丽如成为其客座教授,北京评书进入高职教育迎来东风。
“北戏书馆”挂牌,吸引了曲艺界很多新老朋友前来捧场,72岁的连丽如在现场难掩激动,大病初愈后的她即兴表演了一段经典连派评书《三国演义》。“北京评书传承这么多年,到我这辈不能丢了,希望学生们在书馆锻炼成长,使评书发展传承得更好。”连丽如说。
在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看来,老大姐连丽如青丝变白发是这几年的事,“使活使的,两个小时不能上厕所。古往今来从名人大家到市井百姓都喜欢听书,因为评书有益。”
连丽如是著名评书大师、“净街王”连阔如之女。2009年,连丽如与田连元、单田芳、刘兰芳一起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为了重振北京评书,连丽如一直在做两件事——收徒弟、筹钱开书馆。近年来,连丽如和徒弟们说书最常去的地方是北京市西城区宣南书馆和东城区第一、第二文化馆,都由当地文委免费提供场地,票价也很惠民。“父亲说‘评书就是学书’。评书演员要想提高技艺,必须得经过书馆演出的锻炼。”连丽如说。
书法家米南阳听连丽如说这话时两眼湿润。小时候家住鲜鱼口的米南阳最爱听连丽如说书,但家里穷,只能倚着门边隔着帘望着说书人的身影,想象书里的热闹场面。如今,虽有了能坐在书场第一排听书的条件,可寻遍京城也不容易找到环境优越能沉下心来听书的场所。据悉,仅在北京,听评书的场所就由新中国成立前的四五十家缩减到现在的个位数。虽然在广播中也能说评书,但因为缺乏与观众的交流,说书人只能干巴巴对着话筒讲,评书魅力少了许多。
“学生宿舍里,大家都抱着电脑、iPad、手机上网,很多人都不知道‘评书’,更别提学评书了。”据连丽如弟子、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系副主任张怡回忆,师父曾不止一次感慨最难的是挖掘传承的好苗子。
连丽如自己开的两家书馆因各种原因关张,学说书的年轻人少之又少,这让她很着急。连丽如打算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建立评书传承基地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市文化局的支持。“这么好的事,一定要批。”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说。
提及为何将传承基地设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连丽如表示,除了该校第一任校长、京剧表演艺术家郝寿臣与父亲是忘年交,更因为父亲把评书和京剧结合的方法对她的启发。“当年他们俩一个说曹操和鲁智深,一个演曹操和鲁智深,使京剧和评书结合达到高峰。”连丽如说,“评书不是光说书,演曹操不懂曹操不行,评书演员不学京剧的唱念做打怎么有精气神?所以评书离不开戏,戏也离不开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个很好的发展地。”
据悉,作为一所主要培养戏曲人才的高等艺术职业学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陆续开办了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曲剧、相声、琴书等十几个传统艺术教育专业,有力支持了戏曲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建立传承基地,直接将评书引入大学课堂,利用院校专业化人才等资源使非遗项目从无形走向有形,是对非遗以更科学、更系统方式进行传承的有益尝试。”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刘侗表示。
“北戏书馆”可容纳观众70人。从6月7日起每周六晚,张怡就将和她的学生通过每晚两个小时的评书撑起这方舞台。一年52周,十几岁的孩子真能说好《三国演义》、《岳飞传》吗?原来,早在两年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就开设了由张怡主讲的评书选修课。为让学生真实感受评书表演,张怡把授课的阶梯教室改装成一个茶馆,在教室门口竖一个“卖茶水”的牌子,听课的学生在门口签到相当于“买票”,学生穿大褂上场,桌上醒木、扇子等齐备,俨然一副茶馆听书的场景。“书馆与评书是相生相伴的艺术,如果想让更多人关注,还是要在书馆里,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们有‘书馆说书’的概念。”张怡表示。
学了6年花脸行当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大二学生邹博伟是张怡看好的苗子之一。“北戏书馆”挂牌当天,邹博伟的一段《潼关战马超》博得观众阵阵喝彩。如今有了“北戏书馆”,邹博伟学说书的劲头更足了,“每个阶段都有不一样的困难,最早是背书,过了一年,发现说书的韵味、节奏更难把握。越过这道坎,还有新的问题,钻得越深得到的东西越多。”邹博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