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6月14日至15日,我省将在抚顺市雷锋大剧院举办“2014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辽宁省(抚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将选调85个项目、约301名传承人和项目代表参展,并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群体项目展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讲堂四大主题内容。
此次活动采取室内与室外相结合,展示与展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市民在亲身看到、听到、触到、吃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真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将现场分为素手玲珑、锦绣春色、珍味醇香、满乡巧技四个展区,全面展示雕刻、捏塑、纂绘、剪纸、编绣、酿酒、民俗小吃等65个非遗项目。通过“情景再现”形式,打造一些类似民俗小屋、农家小院、酒肆商铺等实景展示区,强调现场体验和互动,将枯燥的参观变成有趣的“逛街”,让观众融入到整个活动中。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演”则在两个专场展演中将15个深受观众喜爱的歌舞、戏剧、曲艺类项目搬上百姓舞台,轮流登台集中亮相;期间评剧“韩花筱”中的花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玉萍将亲率弟子演绎经典唱段。
同时,室外的“群体项目展演”将选调海城高跷、上口子高跷、抚顺地秧歌、辽宁鼓乐、辽阳鼓乐等5个群体项目6支表演队轮流进行展演;室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讲堂”,将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围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专题讲座;还选调满族民间故事家讲述一些满族趣闻秩事和民间习俗等,让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活动期间,现场还将设立文化志愿者宣传服务台,免费向观众赠送1万枚专为此次活动设计制作的首日封,以及活动宣传册和《辽海记忆》期刊等宣传资料。
此次活动打破我省只在省会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展示展演活动的常规,首次采取省市联动的形式,与抚顺市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促进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部分非遗项目展演介绍
凤城锡伯族歘嘎拉哈——又称“羊拐”或称“抓大把”,是居住在凤城地区的锡伯族群众广为喜爱的传统游戏项目。用具是羊拐踝骨或猪拐踝骨(俗称嘎拉哈)和一个布口袋。凤城锡伯族歘嘎拉哈的玩法主要有三种:大把抓、单抓和弹子。
辽宁鼓乐——是我国现存的传统民族民间器乐乐种之一。广泛分布于辽宁境内,至今约有300多年历史。辽宁鼓乐分为唢呐乐和笙管乐,又根据风格特点、演奏曲目等划分为辽南、辽西、辽东、沈阳、辽北、朝阳等六个地方派别,是辽宁民间日常节庆礼仪活动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辽西太平鼓——是辽宁西部流传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太平鼓敲击部位多,敲击方法与鼓的用法有22种之多。辽西太平鼓可以单人打、双人打或多人打,表演者左手持鼓,右手持鼓鞭,边打边舞,节奏明快,舞姿优美。
杨氏古典戏法——我国戏法历史悠久,远在汉代就有吞刀、吐火、画地成川等传统戏法。杨氏古典戏法是对我国传统戏法的继承和发展,二十世纪初,由第一代传人杨福成带到辽阳。杨氏古典戏法以“顶、球、牌、帕、剑、丹、豆、环”八门典型技术为主要表演内容,分为大活和小活两大类。讲究的是“手疾眼快,精巧熟练”。杨氏古典戏法平中求奇,对表演者的手上功夫要求很高,经典戏法有抿青子(吞宝剑)、小苗子(仙人摘豆)、偏心子(空壶取酒)、巧解九连环等,表演时都是四面观看,即使近距离围观者也看不出破绽,表演细腻,百观不厌。
北国网、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王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