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本报驻山西记者 杨 渊 通讯员 李海涛
“创作是文化工作的灵魂与引领。在艺术创作上有无作为,是对一个地方文化工作、文化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也是衡量一个文化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在日前召开的山西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山西省文化厅厅长张瑞鹏要求全省的文化局长和文艺工作者都要提高认识,凝心聚力,繁荣山西文艺创作。
举办省级精品剧目评选
近几年,为营造良好的创作大环境,山西做出了多方努力。如每年召开一次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布置创作任务;探索建立特聘创作员机制;为资深表演艺术家设立工作室;安排创作人员观摩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等全国重要艺术赛事活动;搭建面向全国的剧本征购平台,实行政府买单、院团选戏、政府与院团签署协议的基本原则;完善精品创作激励机制,强化对新人新作的奖励;以构建基层文艺辅导机制为基础,提升地方文艺活动的活跃度。
山西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决定,今后每年举办山西省精品剧目评选活动,每年度按计划推出5部初选剧目,其中3部为省级精品剧目,2部为入围剧目;每部精品剧目奖励60万元,入围剧目奖励10万元;每年评选,滚动管理。
“下一步,山西将逐步探索建立几个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激发艺术创作活力:一是以《山西省省级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方案(试行)》为依托,建立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机制;二是建立艺术创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通报和研究艺术创作情况;三是建立全省新剧目首演通报制度;四是建立省级艺术精品制度,鼓励全省艺术创作生产;五是设立省级艺术基金,用新的方法和平台支持艺术创作生产;六是建立好剧本评价发现制度;七是建立剧本购买、转移制度,解决基层艺术院团‘剧本荒’的难题;八是逐步将群众看戏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九是建立人才联络制度。用制度机制来推动创作繁荣发展。”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赵银邦说。
形成省市县三级创作格局
山西是文化资源大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一,戏曲剧种总数全国第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全国第三。怎样激活资源?山西将从以下几方面来破题:一是原点突破。寻找、挖掘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如歌舞剧《太行奶娘》以左权民歌小花戏为载体,艺术地再现军民鱼水情和母爱情深,对山西红色题材进行深入挖掘,做了更新、更好的艺术诠释。二是转向突破。转变思路,改换方向,挖掘新的题材库,发现新的创作源,到新的领域去突破,如音乐剧《矿工》、跨剧种移植改编的眉户剧《雷雨》等,探索文艺创作生产新路径。三是现实突破。深入现实生活,驾驭现实题材,贴近鲜活生活。四是表现突破。要在作品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和表现理念上求创新,如山西演艺集团推出的大型音舞诗《晋善晋美中国梦》。
“只有省级创作的发展和几部精品是不够的。”张瑞鹏说,“一方面,从整合角度来说,省、市、县三级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一批艺术精品;另一方面,从分散的角度看,各地也要有一批反映当地地域文化和特色的作品,形成1+1>2的效果,从总体上构筑山西丰富立体的文化形象。”
为鼓励文艺创作,山西要求各级院团致力于开发与山西文化相匹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每个市和省直院团,每年都要出一部到两部精品剧目。“近几年,山西省内各市、县等基层单位的创作积极性普遍很高,如运城市芮城县就相继推出了《憨局长还债》、《生命》等一批不错的作品,呈现出非常好的创作态势,这是我们深厚的工作基础。”山西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谢玉辉信心满怀,“可以说,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创作格局正在形成。”
“着眼长远和基层,眼光要远,要向下看。比如好剧本评价发现机制和剧本购买、转移机制,主要就是针对基层艺术院团‘剧本荒’的问题,做到‘演出一批、排演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山西的艺术创作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谢玉辉说。
艺术创作主次清晰,全面推进
“中国梦”艺术创作是山西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文化工作重点。“‘中国梦’主题创作活动为艺术创作打开了视野,提供了舞台,创造了机遇。”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主任王辉说。
在“中国梦”主题创作活动中,山西计划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分别突破,抓好“大作品”和“小作品”全面推进,安排部署好重点项目的创作生产。要继续推出一批重点作品,包括大型音舞诗《晋善晋美中国梦》、音乐剧《矿工》、晋剧现代戏《托起明天的太阳》;办好“中国梦·太行魂”大型美术采风创作活动;修改、宣传、推广一批重点剧目,如京剧《紫袍记》、晋剧历史剧《巴尔思御史》、晋剧现代戏《上马街》、歌舞剧《太行奶娘》、《山里娃》等;组织开展一批重点活动,开展首届山西省舞台艺术精品剧目选拔活动,组织筹备“中国梦”主题创作首批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并向基层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