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一定要以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守望之情、守护之意,担当起做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
□ 王洁平
日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相继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拥有46项,这着实让人欣喜、自豪,社会各界话遗产、说文化、道旅游。笔者认为,必须以敬畏之心做好文化遗产旅游。
——以敬畏之心,肩负文化遗产旅游的使命。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在于集中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全面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艺术形式,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自己价值的身份认同和心理认同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文化和历史成就的终极标志。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旅游的本质是生活,是前人传承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后人创造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无疑,文化遗产既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又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是吸引世人旅游的“磁石”。多少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地已经成为趋之若鹜的旅游目的地,也往往成为所在国(或地区)旅游业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竞争力。
然而,申遗成功并不意味着“功德圆满”,而是赋予了我们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展示和遗传后代”的更为神圣的使命;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遗产旅游可以提高经济价值”,要认清“如何提升、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而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守望之情、守护之意,担当起做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
——以敬畏之心,担当文化遗产旅游的责任。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精神家园,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次会议曾强调“在一个生活加速变化的社会里,就人类平衡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为人类保存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以便人类在此环境中与自然及其前辈留下的文明痕迹保持联系。”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的要义所在,也是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以敬畏之心,履行文化遗产旅游的责任,就是需要我们致真致美地“保护、保存、保留、保持”文化遗产旅游本来意义上的生活环境;就是需要我们竭尽全力地通过“留古、存古、复古、创古”去实现文化遗产旅游生活的原真性;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地去实现“传统文化,当代表达”、“共性文化,个性表达”,激发和增添文化遗产旅游生活的鲜活性;需要我们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克服对于文化遗产资源的低俗化利用、粗鄙性开发、开发性破坏、伪文化包装和过度商业化经营,尊重和弘扬文化遗产的原本价值,尊重和满足游客在价值认同、心理归属、情感依恋和生活体验等方面的真实需求。
——以敬畏之心,创造文化遗产旅游的未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留给现在的,还应该是现在留给未来的。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文物。我们在积极申遗的同时,应该响亮地提出“创造未来文化遗产!”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包括文化旅游景区、文化主题园区的建设和经营,都要以对文化、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以自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留文化精品,不留建筑垃圾;多创未来遗产,少留历史遗憾。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让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弘扬,让今天的文化旅游创造未来的文化遗产,这正是我们对于当代文化和旅游必须的担当、对于未来文化和旅游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