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第三阶段研讨会纪要

2014-6-27 15:57: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进入论坛

周汉萍 刘 茜

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第三阶段研讨会6月19日召开,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艺术研究处处长周汉萍,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艺术处处长张健,以及戏曲界专家、学者,部分参演院团负责人、主创人员等30多人参会,对本次展演(北方片)第三阶段演出的7台剧目《西京故事》、《城邦恩仇》、《六世班禅》、《我的汉水家园》、《金色家园》等进行研讨,并对地方戏发展献计献策。

会议认为,第三阶段演出的剧目多姿多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有汉族的戏,也有少数民族的戏;有古老剧种、大剧种,也有比较年轻的剧种、小剧种;有古代题材、现代题材、农村生活题材、城市生活题材以及外国题材。剧目呈现不同风貌的背后,又有共通的创作追求——都在努力寻找戏曲表现出的新的戏剧内容,都特别强调本剧种音乐唱腔的感染力和本剧种的表现力。这些当代戏曲创作的成就令人欣慰、给人启迪。

表现现实生活

站在民众立场

剧作家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现实生活,这一轮演出中的几部戏的创作内容都是关注表现自己的家园,如《西京故事》、《我的汉水家园》、《金色家园》等。这些作品让我们看到地方戏具有很强的表现生活的能力。各剧种富有地域特点的语言和曲调,非常适合表现各具特色的地方家园。鲜活的生活表达自然也就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令人称赞。

周育德(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

《西京故事》是一部很成功的秦腔现代戏。它没有出现过宏大的场景,舞台上出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平常生活,因为崇高的道德和美学的光环,不仅可以出现在伟人豪杰的头上,也可以体现在和普通人的柴米油盐相联系的行动上。高明的艺术家的眼光不同寻常之处,是他善于在寻常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善于在平凡之中发现崇高。

《西京故事》的主人公罗天福和千千万万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一样,属于城市的边缘人,属于当今社会的弱势群体。罗天福带着妻子儿女进西京寻梦,凭自己的手艺,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做千层饼,供一双儿女攻读名牌大学,想以此来改变命运。他满怀希望,充满自豪。但是西京的市侩给他的是人格的歧视、尊严的践踏,无情的现实使他陷入窘境,连儿子也要离他而去。这个坚强的汉子,乐观自信,坚守道德的底线,忍辱负重,坚韧不拔,梦想终于实现。罗天福是最终的成功者,但是它的成功之路如此艰难。正是这种艰难,使人们看到蕴藏在普通劳动者身上的韧性的力量和生命的价值。可以说,剧作者是从略带仰视的角度来观察和描绘他的主人公的。

《西京故事》使我们感到剧作者还在表达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对传统的敬畏,包括对传统伦理的尊崇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东方雨老人对那株唐槐的珍爱和呵护,罗天福誓死不肯出卖老家那两棵古紫薇,都表现了当代普通老百姓对历史传统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的深厚感情。

剧作家善于开掘城市里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发掘和表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亮点,而且表现得如此生动,如此深刻,才使当代观众为罗天福所感动。在受感动的同时,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西京故事》的作者熟悉城市里的这些小人物的生活,熟悉他们的情感和语言,因此写出来的这些人物才会栩栩如生。

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原所长):

这一轮好几部戏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关注自己的家园,建设各族人民美好的家园。

河北梆子《六世班禅》和藏戏《金色家园》为我们展现了藏族人民历史和现实的生活面貌。《六世班禅》塑造了庄严而又亲切的班禅额尔德尼的形象,他对佛教的虔诚与对祖国的忠诚是完全一致的,他的坚定意志和关怀民众的博大情怀都带给我们深切的感染。而从藏戏《金色家园》中我们又可看到藏族人民正在奋发进取,努力奔向幸福的明天。生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也不断向往新的更美好的生活。《西京故事》反映了农村人的城市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我的汉水家园》中的居民则因“南水北调”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难得的是前者表现了主人公离家而不忘本,坚守优秀的传统道德品质;后者在对家园依依不舍的情感氛围中表现了农民那种宝贵的牺牲和奉献的精神。

生活中有狂风巨浪,也有阵雨微澜。个人的偶然遭遇,也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在《哈哈泉子的户儿家》中徐飞燕的丈夫不幸去世就搅乱了大家的生活。人们烦躁、酗酒、互相猜忌,这看来是小事情,却影响生活的安定。通过建立自娱剧团,经过飞燕摒弃个人恩怨的细致工作,生活又变得和谐美好。从一粒沙使我们也看到一个“世界”。

从这些作品我们看到地方戏具有很强的表现生活的能力。富有地域特点的语言和曲调,非常适合表现各具特色的地方家园。古老的藏戏和秦腔,民间色彩浓郁的新疆曲子和郧阳二棚子,都把传统与现代连接了起来。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可以继续深入开掘,充分发挥地方戏之所长,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祖国的戏曲舞台满园春色。

黄在敏(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

在地方戏优秀剧目第三轮的演出中,有几个在北京不常见的剧种,如新疆曲子、西藏的藏戏、郧阳的二棚子,这些剧种的地域性很强,流布的范围并不像京剧、评剧、越剧等那么广泛。其中藏戏好一些,除了在西藏、青海、四川演出以外,近些年来到国外的出访也逐渐多了起来,而新疆的曲子则是剧种稀有、剧团唯一,至于二棚子虽号称渊源久远,流布鄂、豫、陕,但估计现在它的生存空间也不会那么大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地域性就更强,他们在民间的根就扎得越深,他们的创作就更实在,就更能反映出当地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不矫情、不伪饰、实打实地表现自己。

新疆曲子《哈哈泉子的户儿家》就写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烦和烦恼——闲暇间男人们的喝酒、女人们的喧哗,喝得丢了命,喧得散了伙。于是健康的文化和精神追求就被提到了日程,就这样你说无关宏旨大意,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件大事,就被成立自乐剧团这样一个行动解决了,这就是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和追求——平平安安地相处、和和美美地生活。藏戏《金色家园》也是如此,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们的思想观念充满了神秘。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种田和迷信观念自然避免不了冲突,于是在凿穿狮子山引水解除村子久处旱荒的困境,和狮子神山不可冒犯只可敬仰的传统观念之间就被设计成冲突,而且这场冲突还被安排在母子之间展开,这就强化了戏的情感张力和可看性,更重要的是这场冲突在这片土地上的典型意义就无庸赘述了。

生活在汉江边上的郧阳老百姓为丹江口水库建设和近年来的南水北调,曾多次移民搬迁,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离开自己刚刚建设起来的美好家园,他们不仅承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二棚子戏《我的汉水家园》就是生动地展示了这一惨烈的情景。说实话我并不太在意剧中女主人公如何动员大家搬迁的情节合理性和戏剧性的营造,却更关注老百姓不得不离开自己家园时的心理活动和魂归何处时颠沛流离的情感。最后一场,在寒冷的夜晚,在一堆堆篝火旁默默无语的场面,那“我的汉水家园”的悲戚吟唱……终于,在渐渐雄起的“我的中国心”高亢歌声中,老百姓们一个个迈开了离家的脚步,至今我一想到这一场景仍然止不住涌出泪水。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没有言不由衷,没有伪饰。

姜志涛(《中国戏剧》原主编):

观看了第三阶段的七台剧目,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剧作家创作出一批时代气息浓郁、主题立意深刻、艺术表现精湛、人物形象鲜活的优秀现代戏作品。

秦腔《西京故事》是一台名副其实的艺术精品,自打首演便好评如潮,近年来,连获大奖,当之无愧。《西》剧讲述的是农民罗天福进城“寻梦”的故事,以诚信勤劳为本的罗天福在城里靠打千层饼支撑着全家人的生计,但儿子甲成却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迷失了方向,为家庭带来许多麻烦,罗天福顶住各种压力带领全家人最终圆了“西京梦”。该剧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揭示了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编导不是简单地表现农民工的苦难,而是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讴歌这些不畏困难、顽强生存的普通人。全剧释放着昂扬的正气,充盈着温馨的情愫。

藏戏《金色家园》是藏剧艺术家为我们奉献的一台优秀剧目,该剧表现了生活在雪域高原上,古朴村落中的藏族同胞当下的多彩生活。藏戏由于起源于宗教艺术,传统剧目内容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如今他们用古老的艺术形式表现鲜活的现实生活,值得肯定和称赞。《金》剧歌颂了新一代大学生顿珠扎西为改变家乡没有水的艰苦局面,不畏艰辛,忍辱负重,打通狮子山,使得雪山甘泉流进了常年干旱的色雄村。该剧演员十分优秀,演唱高亢雄浑,音乐唱腔保持了原有的风格特点,鼓和钹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凸显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导演的舞台处理也很有新意,如通水后人们载歌载舞的庆祝场面,盛大热烈,保持了藏戏广场戏剧的浓郁特点。

发现、充实剧种“自我”

地方性是地方戏民族特征差异性的重要体现之一。与会专家认为,现在各地方戏剧团对民族传统文化魅力越来越充满自信,因而展演第三阶段的剧目都较好地张扬了地方剧种声腔本身的感染力和地方剧种特有的身段的表现力。专家还认为,在地方戏发展中,应重视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不简单地采取普遍原则的趋同,能增强地方剧种的艺术竞争能力。

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第三阶段的演出,精彩纷呈,不能全面评价,仅择其要,略做评述。中国评剧院的评剧新作《城邦恩仇》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悲剧作家,他的作品早就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的文化财富。中国当代的戏曲作家和戏曲剧团,有义务也有必要继承这份人类遗产,用它来激发当代作家的文化创造力,丰富当代戏曲舞台,满足观众欣赏高水平戏曲作品的强烈需求。《城邦恩仇》的古典风格非常鲜明与强烈,剧本的改编与舞台的呈现方式,十分切合我们在文化史中所获得的有关古希腊悲剧的那种印象。评剧的声腔艺术,尤其是声音的穿透力和爆发力,强化了作品的悲剧感,同时也体现了戏曲表现题材的广泛适应性。湖北郧阳二棚子《我的汉水家园》,是这个古老剧种难得的新作品。从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编剧和演员们对移民深厚的感情,而且剧中大量细节均有生活原型。作品对戏剧艺术如何表现当代生活,如何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表现这一重大题材,仍值得进一步思考。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作了表现六世班禅晋见乾隆的历史事件,题材的处理有相当难度。

参加地方戏展演的这一轮剧目,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各地方剧团无论选择何种题材,都有意识地在戏曲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这样的努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包括思考如何充分张扬本剧种声腔的感染力和本剧种特有的身段的表现力。从整体上看,它说明各地方戏剧团对民族传统文化魅力越来越充满自信,而且,几乎每部戏都有独特的戏曲身段的新设计,说明我们在努力寻找戏曲表现出的新的戏剧内容的过程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成就。这或许是这一轮展演在当代戏曲创作中,最直观与最令人欣慰的方面。

吴乾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不简单地采取普遍原则的趋同,能增强本剧种的艺术竞争能力。展演中,北方片许多优秀剧目便是实例。

古老的藏戏推出现代戏《金色家园》,保持基本演出形式,唱腔、舞蹈、面具适量化用。韵白吟诵高亢、雄浑。民俗、宗教仪式,场面火爆吉祥。二棚子戏驾驭南水北调的重大主题,富于泥土气息的唱腔,感情表达细腻。戏名《我的汉水家园》以郧阳移民口吻出现,打动人心。《西京故事》发生在古老的西京城里。参天的古树,激越苍凉的老秦腔、近乎呐喊的发声方式,诱人舌头的“千层饼”。而底层人的悲欢离合,老百姓的自强自尊,清晰地打上了西京人的性格印记。《哈哈泉子的户儿家》戏名很不一般,有泉水的地方,生活就像响泉般欢快与顺畅。户儿家的喜怒哀乐,自乐剧团戏中戏的渲染,让异地观众不由得同欢乐、共命运。《黄道婆》剧中松江与崖州交相对应,汉家与黎族人民友善同心,将史上有名的中国纺织改革女强人形象呈现在舞台上。六世班禅东行,是中华民族友好团结、交往的大事。坚定的信仰,行程两万里,随行死亡过半,不屈不挠。热河行宫所在的河北鼎力打造此剧,是缅怀,更是一种崇敬。评剧《城邦恩仇》体现剧种更替,地域转换,民情差异,心血不会白费,这是国际文化交流工作的成功范例之一。

安志强(《中国戏剧》原副主编):

重点谈两出有关藏族题材的剧目。《六世班禅》基本忠实于历史的原貌。忠实于历史原貌的作品同可以演绎生发的作品相比,有它的特殊难度,它的想象空间相对狭窄。《六世班禅》抓住了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这两个特殊人物,把他们放在特殊环境中集中描述,写班禅东行路上的坎坷,写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殷切期待,他们在承德会见的共同心愿生动地体现了藏族人民与中原大地自古以来的血肉之情。演出的场景恢弘大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班禅东行启程时,从罗卜的手中接过了盛满雅鲁藏布江水的水罐。走到黄河岸边,班禅面对着奔腾汹涌的黄河,有一段唱“五千年的文明,有雪域的灿烂。五千年的浩瀚,有雪域的积淀”,充满激情。在幕后合唱“几千年前是一条河,几千年后还是一条河。你从源头来,川流不息,波澜壮观”声中,高举水罐,把雅鲁藏布江水倾入黄河,气势宏伟,令人神往。

六世班禅东行的题材曾以话剧形式演出过,后来又把话剧的内容加以丰富,拍成了电视。戏曲剧本则把原先影视剧的内容加以提炼,集中表现了六世班禅东行的坎坷,为戏曲的唱、念、做、舞腾出了更多的空间。在舞台空间设置上,简洁大气,又大胆使用了LED显示屏,雪域风光、中原气脉,都通过大屏幕得到了生动展示,为六世班禅东行的表演增添了更为壮观的场景。

在北京能够看到藏戏,这是难得的好机会,而且还是一台大戏。藏戏是藏文化的“活化石”,它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从寺院宗教艺术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艺术。《金色家园》虽然是现实题材的剧目,但它中间穿插了许多戴面具、白髯口的老人舞队,担负着讲述故事的“角色”功能,在他们讲述故事的时候,语言如玉石般喷涌而出,铿锵有力,熠熠生辉。舞台设计、灯光、服饰的精美绝伦也是该剧引人注目的亮点,既继承了古老藏戏的神韵,又融合了现代舞台艺术的审美追求,充分体现了西藏的最美风光和最美山水。

呼吁推出精品

期待涌现巨匠

回眸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汇集39家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剧目共50台,涵盖全国37个剧种,展示了各剧种的独特魅力风采。诸院团及剧目取得的创作、艺术成就等令人欣慰、值得总结。同时,本次展演也为今后地方戏涌现更多精品、更好地创新发展等提供了更多的理路。

赵承燕

(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原常务副团长):

本次展演展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它的丰富与精彩又一次展现出当代戏曲舞台艺术的辉煌成就。这批优秀剧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性。其思想内涵、题材开拓、人物塑造以及艺术体现均有提高与突破。如:具有深厚精神力量的现代戏秦腔《西京故事》;具有视觉冲击力、形式感又很强的藏戏《金色家园》;歌颂人民奉献精神的湖北郧阳二棚子《我的汉水家园》;反映农村人精神生活的新疆曲子《哈哈泉子的户儿家》;历史题材河北梆子《六世班禅》;业余团体演出的越剧《黄道婆》;以及以中国戏曲样式演绎的希腊悲剧《城邦恩仇》。

这些剧目注重了剧种的独特优势及剧种本体和个性,注重其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形式感。戏曲现代化正在适度地运用舞台新科技,大制作在逐渐减少。音响效果尚未完全达到注重其戏剧性的审美处理,已引起各个剧院团的高度重视。相信今后会创作出更多紧扣时代脉搏的优秀精品。

徐春兰(北京京剧院一级导演):

秦腔《西京故事》是最贴近当代生活的戏曲作品。一家人为了好生活,奋发图强,不向艰难低头。河北梆子《六世班禅》中扮演班禅的演员令人信服,他塑造的班禅从容、沉稳、坚定……深深感召观众。导演处理班禅第一次见到黄河,用影像直接展示了大浪翻滚的黄河之雄伟,一大段唱腔荡气回肠。我非常佩服中国评剧院的勇气,敢于选择古希腊戏剧与中国评剧艺术相结合,用评剧艺术演绎了根据古希腊悲剧改编的《城邦恩仇》。所有参与创作的演员们倾心努力,为中国戏曲艺术如何演绎外国戏剧提供了一种经验。

但同时,当前地方戏创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虚拟、简约、空灵、程式化、形式化,这些戏曲艺术的特质去哪儿了?故事选材、结构方式、叙述角度、二度呈现、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在有些戏的创作中,这些戏曲艺术的特质丢失了、萎缩了甚至不伦不类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质不容忽视!地方戏艺术的特点不容贬损!另外,剧目的创作者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愿望反映现实生活,同时还应对社会有深刻的观察、了解,对人有深刻的分析、体验。否则就没有戏剧艺术独有的哲思、想象、神奇、情趣、诗意,没有充满艺术魅力、艺术感召力的戏了。

周汉萍

(文化部艺术司艺术研究处处长、《艺术通讯》杂志副主编):

在昨天晚上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闭幕式上,文化部副部长董伟致辞说:“本次展演特点之一是加强了艺术评论。”的确,本次展演没有评奖,改为邀请专家和演出院团开展面对面的评论,充分体现了文化部在加强艺术评论、构建科学的艺术评价体系上的坚定决心。

当前,艺术传播方式正在发生迅猛的变化。网络、移动、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盛行,众声喧哗,但更需要政府和主流媒体的发声和引导。我觉得这一时期的艺术评论丰富而多彩,至少应包括几种类型:第一种是专业期刊发表的专业性文章,思辨性、学理性强;第二种是帮助读者、观众鉴赏的赏析性文章,通俗易懂、细腻灵动;第三种是针对作品修改加工的点评意见,中肯实用,注重操作性;第四种是吸引读者观众欣赏的介绍文字,简明扼要,宣传性强。这次北方片的三次点评研讨会,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精彩。与会专家的发言既充分肯定了作品的成绩,又坦诚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达到了“加强艺术评论建设,推动艺术创作发展”的预期目的。尤其是第一次研讨会召开之际,正逢“5.23”前夕,研讨会同时具有重温《讲话》、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多重意义。

经我粗略整理,专家们称赞较多的是:地方戏曲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性,逐渐走出了西化、同质化的误区;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原则,不断拓宽题材,积极地张扬剧种自身的艺术魅力;涌现了一批编剧、导演、音乐、表演等专业的艺术人才。当然,专家们也发现了当前创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加强一度创作,呼唤喜剧,期待涌现更多的明星大家。

这三次研讨会,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我觉得可以在这几个课题上继续探讨:如地方戏曲的题材拓展问题;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外国经典作品的当代化、本土化问题;舞台科技与艺术创新的关系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上,文化部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要把中国梦主题创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线,强调中国梦主题创作不能简单化、狭隘化。地方戏是一个地域内人民群众审美习惯和品格的体现,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浓浓的乡音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寄托乡情,抒发乡愁,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在中国梦创作中将大有可为。

做好艺术评论工作,对于引导艺术创作、推介优秀作品、提高审美鉴赏、引领文化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正在制定艺术评论体系构建和引导计划。准备资助评论人员(尤其中青年)观摩作品,撰写评论文章;加强研究成果的固化和转化利用,编纂年度艺术评论白皮书,加大对优秀评论文章的宣传推广力度;对理论和创作的重大问题、思潮和热点开展重点研究、集体攻关;增强前瞻性和主动性,开展专题性艺术评论研讨活动;成立艺术评论媒体联盟,资源共享,加强媒体自律,减少红包评论、人情评论,恢复评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编辑:秦人
关键词:地方戏 班禅 艺术 戏曲 生活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