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出土了漆木器、瓷器、各式铜钱等文物
何时修筑有待考证,目前建议埋藏保护
5月24日,本报报道了《蜀冈护城壕首现宋代挡水坝》一文。记者昨获悉,考古专家经过研究,认为这次在蜀冈发现的挡水坝全国罕见,且具有扬州特色,因为两边壁的形制和构造,与扬州唐宋城东门瓮城台地和东台地之间的构造较为近似。此外,挡水坝始建时的用砖规格、砌砖方法、黏合剂等,均与扬州城遗址南宋时期包砖墙的典型特点一致,有助于今人深入了解扬州军事史。但是,这处挡水坝究竟是贾似道还是李庭芝时期所修筑,还有待研究考证。
古砖传递什么信息?
建挡水坝时得到附近部队支援
扬州蜀冈古代城址位于今扬州市市区北部的蜀冈南缘,城址的西城墙历经战国至六朝广陵城、隋江都宫城、唐扬州子城、宋堡城和宝祐城等时期。城址西城墙中部有俗称“西华门”的豁口,豁口两侧在修公路时被拓宽,城门遗迹被破坏,豁口西侧残存的半圆形瓮城及月河为南宋时期所建。
201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在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开展了配合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城壕整治工作的相关考古发掘工作。经过历时5个月的探秘,今年3月份,考古发掘工作终于结束,埋藏在地下数百年的古遗址——宋代挡水坝重见天日。
据考古专家介绍,挡水坝遗迹由挡水墙、边壁及其摆手构成。其中,挡水墙位于挡水坝中部,砖石结构,东西向,方向为东偏北3度。横架在东西两边壁之间及其上,南北两侧有挡水坡面。自下而上由基础部分(地钉、衬底石条或砌砖)、砖砌坡面挡水墙、顶部石条等几部分构成。挡水墙两边壁及其摆手的平面形状似“〕〔”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现的挡水坝的边壁及其摆手的面砖多为整砖,填砖多为残砖。有的面砖上模印有“大使府造”“武锋军”“宁淮军”“扬州”“镇江都统司前□”“涟水军”等铭文,砖的尺寸均为南宋时期扬州城用砖。这些铭文砖传递了什么信息?考古专家认为,这说明了当时兴建这处挡水坝是一项政府工程。
一次次加固城池的砖是哪来的?考古专家表示,迄今为止,扬州地区还没有发现烧制城砖的古窑址。据分析,南宋时期因为战事,扬州城在紧急加固军事防御系统时,曾征调扬州附近“资源”,向附近各军队定烧砖头,各军队在烧制时留下了各自番号当作印记。可见当时在建挡水坝时,得到了不少部队的支援。
出土了啥“宝贝”?
漆木器、瓷器、各式铜钱等
这次考古发掘,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什么“宝贝”?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出土了一件写有“判府□□□□丘右司□内造”、“戊寅正月分”文字的三棱状漆木器;挡水墙北坡和西侧边壁之间出土了一批较为完整的瓷器,主要有龙泉窑的香炉和碗、吉州窑黑釉碗等,其中宋代龙泉窑鬲式炉、元代龙泉窑双鱼洗造型优美,釉色莹润;出土的铜钱有“景德元宝”“嘉祐元宝”“熙宁元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大观通宝”“圣宋元宝”“建炎通宝”“祥符元宝”等。
挡水坝到底何时修建?
有待考证,建议目前就地埋藏
从宋宝祐城西城门外挡水坝遗迹的发掘结果和测量数据来看,此处最早可能并无河道,后来在生土面上人工开挖了水沟。挡水坝以南地势低下较多,其下并无过水涵洞之类的通水设施,挡水坝在西城门外隔断了主城壕。挡水坝正对西城门,位处交通咽喉要道,或设有吊桥或拖板桥之类的过城壕设施。由于挡水坝顶部石条较为尖锐的顶线、两面陡坡的挡水墙,应该具有撤除掉过桥设施之后阻止通行的功能,因此,考古专家推测,该遗迹是一处兼具挡水和城防功能的水利城防设施。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专家表示,扬州蜀冈古代城址正对西城门的主城壕向东收窄,南宋晚期在宝祐城西城门外的城壕中修建了挡水坝。
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发现的宋代挡水坝,具有扬州特色,西边壁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修砌规整,用白石灰膏作黏合剂,其用砖规格、修砌方法与扬州南宋时期的相同,而砖上铭文内容有属于南宋晚期的;晚期的修补不甚规整,黏合剂多为黄沙,为元明时期的修缮。但是总的来说,该挡水坝两边壁的形制和构造,与扬州唐宋城东门瓮城台地和东台地之间的构造较为近似。此外,挡水坝始建时的用砖规格、砌砖方法、黏合剂等,均与扬州城遗址南宋时期包砖墙的典型特点一致。
至于该挡水坝具体是贾似道还是李庭芝时期所修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根据现状,考古专家对于该遗址建议就地埋藏保护,等待以后有机会再进一步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