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30年前,同样在华东师大丽娃河畔,李泽厚的讲座同样受到学生们的狂热追捧,担任此次研讨班主持人的华师大哲学系主任郁振华,当年还是大一的学生。他回忆,当时李泽厚被很多人尊为“思想的启蒙老师”,他的讲座一票难求,很多人只能在过道里站着听课。
孙毅蕾:李泽厚先生此次花了很多精力在提问并倾听上,您听过他以前的讲学,以前也是这样的么?
郁振华:这次李先生的研讨班聚焦于他的伦理学思想。伦理学课程从具体的道德困境(如第一讲中的“电车困境”)入手,效果比较好。在这方面,桑德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称范例。这次李先生以桑德尔的方式回应桑德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孙毅蕾:李老师作为早期就成名的思想家,他的学术思想经历了哪些变化阶段?
郁振华:虽然李先生这次研讨班聚焦于伦理学,但他的思想不限于伦理学。有必要对他的哲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他对自己的思想体系有不同的概括,我比较喜欢“人类学历史本体论”这个说法。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体大思精,包括存在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内容,而且他在康德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这些工作纵横交错,相互支持,构成一个融贯的整体。
至于李先生的学术思想的分期,可以参看他和刘绪源老师的对谈《该中国哲学登场了》第二章,其中他把自己的思想划分为三个时期。虽然在不同时期,李先生的研究会有所侧重,比如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介入美学争论,新世纪以来在伦理学上用力甚勤,但所有这些工作都可视为在不同方面推进其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孙毅蕾:您觉得他关注的重点,有没有调整?
郁振华:李先生的伦理学思想是一以贯之的。对于自己认真思考之所得,如伦理和道德之分、道德心理结构(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 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之分,他十分坚持。当然,具体阐述总是在不断深化、细化。
孙毅蕾:他一直强调他的思想是“吃饭哲学”,很接地气。几十年过去,您觉得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还有没有指导作用?
郁振华:当然有。所谓“吃饭哲学”是对唯物史观的卓越发挥,是一种很健康的哲学,是一种为生民立言的哲学,是一种有良心的哲学。
孙毅蕾:您曾提到,您大一时曾作为学生,听过李泽厚老师的讲座。当时大学生提的问题,和现在大学生提的问题,有哪些变化?
郁振华:当时是美学热和文化热,所以,美学方面的问题、西体中用的问题、中国思想史方面的问题提得比较多。那次和李先生同行的是庞朴先生,也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方面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