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业内专家:未来戏曲剧种消亡或加速

2014-6-24 15:5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入论坛

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1983年我国有373个戏曲种类,而到了2012年减少到了286个。十年间,传统戏曲剧种就消亡了近100个。业内专家估计,未来戏曲剧种的消亡可能会加速。老剧种的消亡,一方面缘于现代文化形式的冲击,另一方面也跟老剧种无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有关。因此,传统戏曲剧种要想生存下去,除了依靠国家的保护外,自身也要革新求变。  

老剧种也可以很时尚

戏一启幕,一群现代人就在富有节奏的RAP背景声中,玩着手机,或自拍,或刷屏,或听音乐。“怎么感觉像都市音乐剧。”台下响起一片小声的议论。

这是秦腔现代戏《天国的百合花》日前首演时的情景。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听传统的秦腔,老掉牙的故事,土得掉渣儿的唱腔,不那么吸引人。有时候听了半天,也听不懂到底在唱什么。”这是《天国的百合花》的编剧、80后屈曌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在屈曌洁看来,社会环境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变了,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有自己独特的审美需求,这种审美需求要求文艺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与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生活节奏相适应。很多传统戏曲,产生于数百甚至上千年前,可到了21世纪,其形式与内容却依然如故,“观众不爱看也就不足为奇了”。

青年戏剧编剧余青峰说,艺术是要给观众以美感的。传统戏曲要想重获生命力,首先得“让观众来看”,然后“让观众觉得好看”。为此,从内容到形式,传统戏曲都要进行必要的创新。

以《天国的百合花》为例,为了增强听觉上的美感,该剧借鉴了歌剧的唱法,尤其是最后一场戏中,使用了歌剧的宣叙调,“听起来真的很好听”。为了增加观众的嗅觉体验,现场的雾森被加了百合花香,使得演出现场散发出一片芬芳。观众视觉、听觉、嗅觉都享受了一番,像是在看一部“3D秦腔”。

作为“上一代”戏曲人,国家一级编剧谢艳春,第一次看到《天国的百合花》剧本时,耳目一新,“原来秦腔还可以这么写”。谢艳春越看越有味道,感觉年轻编剧的思维就是不一样。

戏曲现代化关键在人才

尽管如此,传统戏曲要真正完成现代化转变,绝非易事。别的不说,有的传统戏曲人在观念上就一时“转不过弯”。

传统秦腔在板式上,伴唱必须用5字句,描写情节必须用7字句,人物回忆往事必须用10字句。因此,当屈曌洁把剧本《天国的百合花》,拿给作曲家谱曲时,一些作曲家质疑“这还是秦腔吗”,表示难以胜任该剧作曲。原来该剧放弃了传统的秦腔板式,并加入大量歌剧等新元素,对音乐的要求极高。所以,《天国的百合花》前后换了几个作曲家。屈曌洁笑言:“几个作曲老师都被我的本子折腾坏了。”

“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过去的否定和颠覆。作为传统戏曲人,的确我有时也有‘转不过弯’的时候,但年轻戏曲人对于传统戏曲现代化的探索,应该得到鼓励。”在谢艳春看来,要完成传统戏曲的现代化,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年轻一代戏曲人的培养,不仅要培养新编剧、新作曲,也要培养新演员、新的批评家,多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创作。新一代戏曲人成长起来之时,或许就是传统戏曲完成现代化之日。(本报记者 韩业庭)


编辑:秦人
关键词:秦腔 传统戏曲 百合花 观众 编剧 剧种 天国 戏曲人 作曲家 谢艳春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