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此次申遗成功的还有中国大运河
2000多年前,起始于西汉都城长安的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经河西走廊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往中亚、西亚,甚至绵延到非洲和欧洲。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成为中西陆路交通、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它所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2012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对“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启动联合跨国申遗。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相继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总数达47处。一条是现存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一条是世界最长的文化遗产线路,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
1、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放光彩
从北京时间6月20日晚上8点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40个备选项目就进入了最为紧张也是最为关键的议程,由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产生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今年有两个项目申报,一个是大运河,一个是丝绸之路。
按照规定,每年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的申报名额,也因此我国今年的名额,给了大运河。而丝绸之路则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名额。项目全称叫做“丝绸之路:起始端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全长5000公里,也就是说把古代全长80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给断开了,截到中亚的七河地区,涉及到三个国家一共33个申遗点,其中我国是4个省共22个申遗点。这是我国的首个跨国申报项目。
关于丝绸之路,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段落在丝绸之路交通与交流体系中具有突出的特点,它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兴盛于公元6-14世纪,沿用至16世纪,分布于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尤其是游牧与定居文明之间的交流;它在长途贸易推动大型城镇和城市发展、水利管理系统支撑交通贸易等方面是一个出色的范例;它与张骞出使西域等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深刻反映出佛教、摩尼教、拜火教、祆教等宗教和城市规划思想等在古代中国和中亚等地区的传播。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2、世界上首个联合申报成功申遗
丝绸之路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28421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04011公顷。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项目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丝绸之路项目的申遗成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对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彰显世界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永恒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7处文化遗产见证丝路辉煌
“我省7处文化遗产均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和物证,在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周魁英说,我省本次被列入申报名单的七处遗产点,就是丝绸之路从开通、发展到繁荣、鼎盛时期的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典型代表,见证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交融、科技交流,在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重大文化价值。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是西汉帝国的都城宫殿遗址,是丝绸之路最早的东方起点,揭示了丝路发展初期西汉帝国的都城城市文化特征和文明发展水平。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见证了唐帝国对丝绸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
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兴教寺塔是佛教传播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彬县大佛寺石窟建于7—10世纪,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张骞墓是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
此次丝路申遗共包括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33处遗产点,其中中国段包括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的22处遗产点,陕西省共有7处,分别是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张骞墓、彬县大佛寺石窟。
参加会议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介绍,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历经了1998年至2005年的“酝酿”、2006年至2011年的
“启动与推进”以及后来的“深入推进”三个阶段,内容复杂,涉及面广,申请难度极大。经过不断协调,三国于2013年1月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了申遗报告,涉及中文、英文、俄文、吉尔吉斯文和哈萨克文5种文字文本。(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