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历史上就是“控关中、扼河套,咽喉秦晋、襟带九边”的军事要地。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榆林历时一年之久,积淀了爱国尚武的浓厚底蕴。
新形势下,榆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适应时代要求,主动聚力强军目标,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求真务实作风,狠抓党管武装工作落实,实现了兴武强军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强基固本延续红色血脉
4月2日,米脂县人武部官兵来到沙家店战役遗址,祭奠革命烈士,开展红色教育。沙家店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扭转陕北战局的关键一战。战役期间,为保障前线军粮供应,当地群众割青苗、杀牲口,甚至把种子也交了军粮。还争相把优秀儿女送上前线。这块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现已成为邻近县党政机关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处所。
如今,像沙家店一样,杨家沟纪念馆、小河会议旧址等地,都成为榆林市各级干部学习革命历史、接受传统教育的“大课堂”。
“困难时期全力以赴,富裕之后更应大有作为。”榆林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刘坤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抱着一种强烈的政治清醒与使命担当,市委、市政府才一以贯之地抓红色基因传承,各级领导干部才时时处处把自己摆进党管武装工作中。”
谈到新形势下如何抓好党管武装工作时,榆林市领导同志首先回答的几乎都是这样:“管武装的人认识要到位,干部群众的认识也要整体提升。”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发展迅猛。这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干部甚至领导干部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甚至产生“新形势下,还有没有必要把党管武装这篇文章做得那么大”的疑惑。对此,市委、市政府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达成共识:越是这种情况下,党管武装工作的思路就越要明晰,越要全力保持好上下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始终做到力度不减弱、标准不降低。
驻榆部队官兵清晰地记得,在前不久榆林市所属县(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述职会上,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胡志强再次强调:“不关心国防的领导干部是政治上不清醒的领导,是素质不全面的领导。”在一次议军会上,市长陆治原语重心长地说:“军队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给部队办多少实事好事,都不为过。”
国防意识的增强必须依靠长期有效的全民教育。为争得全社会的支持认同,榆林市及所属县(区)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短信等,不断扩大国防教育覆盖面;建好用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激发干部群众崇军尚武热情。同时,大力提升双拥工作地位,把双拥工作作为市上“100项重点工作之一”,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确保双拥工作时刻有人抓、有人管。
明晰的思路加上务实的措施,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党管武装工作的强大合力,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市先后有52个单位被表彰为全国、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单位,68名个人获得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抓武管武直指强军目标
在定边县,驻军遇到困难时,官兵们就会想起民政局局长马宝贵。近年来在他的建议下,定边县广泛开展科技和智力拥军活动,投入200万元给驻军购置了电脑和军事书籍等。对此,马宝贵解释说:“放在推动强军实践这个背景下,为驻军解难,事事都连着战斗力。不做好能行吗?”
“做好党管武装工作,重在助推强军实践。”为使这一观念深入人心,榆林市主动组织各级在新形势下重新对党管武装工作进行审视,在讨论思索中找准地方党委、政府推动强军实践的位置,重新确立推进党管武装工作的衡量标准。近年来全市先后投入两亿多元为驻军解决营房新建搬迁、训练基地建设等问题,在为驻军大力解难的过程中彰显对武装工作的高度重视。
3月12日,兰州军区工作组对驻榆某预备役团进行不打招呼的实兵拉动。从人员收拢到物资请领,从应急机动到指挥所开设,从组织指挥到通信联络,从野外宿营到伙食保障……该团的表现可圈可点。作为2010年从外地整体搬迁到榆林的一个团,为什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团政委王军说,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抓建,来自于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高度统一的认识:在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事上,一天也不能拖。也正因如此,原计划用3年完成基层营连部正规化建设的预备役团,只用一年就建好近30个营连的“一部一库一室”,为尽快形成应急应战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良性互动取得“一加一大于二”效果
榆林市各级党委、政府真心管武装、聚力建武装、善于用武装,驻地部队官兵视驻地为故乡,视群众为亲人,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军地双方合力促进融合发展,推进强军建设,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良性互动的局面。
针对本市重点防护目标多,安全保障要求高,应急处突任务重,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建强用好国防后备力量作为富民兴武的重要抓手,武装工作需要什么平台就主动搭建什么平台,应急应战能力建设需要什么支持就提供什么支持。
2011年以来,适应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需要,市上先后投资700多万元,为民兵应急分队购置卫星电话、红外热像仪、全方位升降灯等装备器材2700多件(套)。给预备役核生化救援分队购置指挥方舱、卫星通信、防化救援等装备器材,为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认真听取军分区及所属县(区)人武部意见建议,在城乡基础建设中统筹兼顾军事功能,在重大工程建设中充分对接军事需求。在应战能力建设上,充分采纳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建议,认真挖掘地方信息资源潜力。在构建通信网络上,为部队预留信道接口。同时,整合军地教育训练资源,加强人才双向培养,地方重点协助部队开展现役官兵学历教育、信息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兵员科技素养。
随着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向着聚力强军目标的推进,榆林市群众性双拥活动如火如荼。30多年来,榆阳区余兴庄乡曹爱琴与子弟兵结下了深情厚谊。退休后,她仍然挤时间一针一线缝鞋垫,先后为云南边防、青海高原和陕西省军区部队官兵送鞋垫5000多双、针线包1100多个,并送去背心900多件。子洲县槐树岔乡因园村村主任孙兴周,为建成集学习、国防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场所,自己一下子拿出20万元。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孙兴周平时非常节俭,开村委会喝的水都是他从家里烧好提来的。
去年以来,军地合力开展为榆林籍官兵办好九件实事活动,使官兵更加专武精武,焕发出建功军营的激情。军分区、人武部、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从实战要求出发,从严从难组织训练,实现了需要遂行什么任务就能遂行什么任务。近年来,榆林军分区先后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3.6万人次,参与抗洪救灾、矿难抢险等应急救援任务20多起。每逢重大节日、敏感时期,榆阳区和横山、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昼夜巡逻,守护4700多公里油气管线。
在青藏高原某部服役的靖边籍军官高永东,得知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领导多次到村里慰问他患重病的母亲、解决巨额药费、实施帮困后,更加积极地投身强军实践,入伍5年3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荣立三等功,今年初被总部表彰为“全军百名爱军精武标兵”。
军分区司令员田继光介绍说,当前在外服役的榆林籍官兵安心军营、爱军精武,近3年来全市共有300多名官兵在部队立功、1800多名战士被评为优秀士兵。
本报记者薛向群通讯员常超王社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