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古戏楼 无尽秦腔情
2014-6-17 12:11:00 来源:宝鸡日报
进入论坛
建筑地点:麟游县老县城 建筑形式:戏楼 建筑时间:明末清初
现状
5月 27日,记者来到麟游县老县城看到,麟游县政府正在对古戏楼进行修缮,戏楼原有的木雕、瓦当、砖雕被小心翼翼地取下存放。翻修的工人师傅说:“戏楼主体已经翻修好了,原有的物件基本都装了回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后的戏楼还是以前的老样子。”如今,这座 300余年的古戏楼将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这是一座两层砖木殿宇式古戏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楼身总体呈品字形,楼高 15米。楼顶两大坡、八小面,和层檐顶面均覆盖灰色筒瓦和琉璃瓦,八脊卧兽,八角翘起,歇山形屋顶。四面檐下由龙头、象鼻组成三十六组双层昂,向上龙头高卷,向下象鼻低垂。每架昂成四龙四象,或八龙八象。负责监工的马应虎告诉记者,古代戏楼建筑中,对昂的造型有“九龙压七象,头顶十一榔”之说,昂的层数越多距今时间越近。
戏楼两侧为楼梯,可攀缘而上。整座戏楼庄严堂皇,巍然凌空,精雕细刻,颇为壮观。戏楼后墙正对山门,台基下有通道,直通城隍庙。戏楼两侧,建有临时客房,白天做接待室,晚上是来客的休息室。二楼用厚实木板做地板,也就是舞台台面,两侧有耳房,供演员化妆休息候场专用。
去年 3月,面对古戏楼濒临坍塌的境地,应当地群众和文物部门的修葺愿望,也为保护古建筑,麟游县政府投入 100余万元用于戏楼的修缮和保护工作。这次修缮依照文史资料,将古戏楼原有少数已完全损毁无法使用的构件进行了更换,其余大部分构建均使用原件。预计于今年 10月完工。在古戏楼修缮现场,我们看到原有文物被妥善取下存放,主体建筑结构被最大限度地还原。
身世
在麟游县老人们的记忆中,麦子碾晒完毕,接下来就是农历八月初二的城隍庙会了,城隍庙前的戏楼便会响起铿锵的锣鼓声,吸引着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去看大戏,戏楼下人山人海。随着戏楼越来越破旧,人们唱戏从戏楼上改到了戏楼前,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秦腔、对戏楼的热情。
据麟游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魏益寿介绍,有城隍庙的地方就一定有戏楼,戏楼是城隍庙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隍庙对戏楼的这种格局是古代很常见的一个场所。以城隍庙为中心的祭祀活动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城隍庙文化。而这座戏楼承载的是历代民俗活动,表演艺术更是推动了文化的传承,见证了当地风土人情的发展。
魏益寿说,古戏楼至少经历了 3次修缮。在一份 2000年 8月 5日以城关村村委会名义递交的“关于麟游县老县城遗址城隍庙古戏楼维修报告”中写道:“清道光十六年重修,保存至今。两处文物多年失修,五十年代机关改造为办公住宿之用”。 1969年麟游县政府对戏楼进行了修缮,第三次是去年,政府再次出资修缮戏楼。
价值
西府的戏楼是秦腔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建筑领域的国粹。这种城隍庙对戏楼的建筑风格如今已是罕见,具有很高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