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来论
□心声
三轮车胡同游为北京旅游一大特色产品,尤以西城区的什刹海、景山一带更吸引人们眼球。近年来,以三轮车串胡同、边走边讲的方式让中外游客近距离领略京城王府、山水、胡同、四合院,很得人气,但由于多方原因,该项目既有值得点赞的亮点也有美中不足之处。
前不久,北京什刹海景区“后海八爷”三轮车队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后海八爷”中的三人都已年近六旬,再过几年就干不动了,而景区内年轻的三轮车夫几乎都不是北京人,“他们不了解老北京文化,讲解词都是死记硬背的。因此,要招聘大学生为接班人。因为,来什刹海的游客很多都是外国人,大学生能用英语交流,干这行最合适。”据北京一些都市媒体报道,眼下已经有大学生前去报名。
作为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展示的开放式旅游景区,在选入接班人时重知识、重传承,本无可非议。但如果从“选材”方式的细节与北京三轮车胡同游的整体市场现象来分析,似乎有让人质疑之处。
其一,没有哪家大学设置“三轮车胡同游专业”,所谓“招聘大学生祥子”的目的,无非是要求受聘者能用外语(口语)向游客熟练讲解且熟悉“京味儿民俗”。倘若如此,审核人员在为招聘者设“门槛儿”时,重在考外语特别是测试口语及胡同民俗知识就可以了,为何蹬三轮也非要个文凭?
想当年,仅读过3年小学的湘西青年、“乡巴佬”沈从文由于才华横溢,在多位北大教授的大力举荐下,成为文学大师与北大教授,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什刹海“八爷”中的两位“爷”也没有任何文凭,凭着自学和多年经验积累,早就能熟练地用外语向外宾介绍旅游资源,能撑起“胡同三轮车夫”的光鲜形象就是活生生的实例。
其二,北京西城区以胡同、四合院、王府、皇苑山水为巡游平台的“三轮车胡同游”项目,近年来虽然深受中外游客关注并积极参与,但负面报道不断,特别是“黑三轮欺诈游客”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北京胡同游的声誉。
去年10月22日,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曾报道“什刹海黑三轮漫天要价”;12月6日,北京晚报又报道“后海定阜街的黑三轮车夫,把‘燕京八景’说成‘八大胡同’”;今年5月初,法制晚报又爆出“景山胡同黑三轮欺客”的消息……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北京景区,首先应在清理市场顽疾上下功夫。试想一下,倘若黑三轮泛滥于老街、胡同,虽然能招聘到一两位“大学生祥子”,也会被“淹没”在无序、违规竞争的漩涡里,其“亮点”何在?古人说“不吐故何以纳新”?就是这个道理。
退几步来说,“大学生祥子”即便外语口语娴熟,长时间奔跑连同边跑边说能持久否?即便能跑能说,对北京胡同民俗文化是否了解的透彻?对胡同四合院、王府的建筑特点以及所经过的老字号饭庄、名人故居是否有深度感知?如此综合文化素质,对一位从应试教育环境中走出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是一道难题。
换个角度说,倘若是什刹海景区以此作为噱头“炒概念”,真的不必如此。因为,游客在游走胡同、老街时,关注的是服务质量而不是“大学生祥子”有多少。故此,三轮车胡同游的管理者,理应在消除市场症结的前提下,以“符合各项考核指标”为依据,不拘一格选人才,让有文凭、有能力与没文凭但有“实战能力”的人都到此参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