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艺术人文>>正文

云南西双版纳州曼乱点村:打造文化惠民示范村

2014-6-14 6:42:00  来源:新华文化  进入论坛

曼乱点村位于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嘎洒镇,距离景洪市区约半个小时的车程,全村共有154户693人。该村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一个以傣族织锦而闻名的村寨。

自2009年西双版纳州开始建设文化惠民示范村以来,曼乱点村围绕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和“文化富民”为主旨的文化惠民理念,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深入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模式,严格按照省文化厅“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工作“八个一”——也即“每个示范村都建有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一支村民业余文艺演出队、一个农家书屋、一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一个文化宣传栏、一个可供农民群众开展小型文体活动的‘文化晒场’、一个文化产业合作社、一个以上乡村特色文化产品”的要求进行示范村建设工作,让民众参与道德文明建设,共享经济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乐民:丰富百姓文娱生活

村民当演员,自己办晚会。这是曼乱点村文化艺术节上的一幕场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景洪市曼乱点村组建了6支80多人的业余文艺队,每年十月都会举办村文化艺术节。在活动期间,文艺演出队组织村民发挥各自特长,自编自演各种歌舞、小品、器乐独奏节目,展现村民精神面貌,讴歌农村新生活。这些活动既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又紧跟时代步伐,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除此之外,由于曼乱点村丰富的织锦文化,嘎洒镇政府也会在每年的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傣族织锦文化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及优秀的手工艺人来共同探讨织锦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以更有力地宣传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文化育民:提升百姓文化素养

为了给农民群众提供学习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理想场所,嘎洒镇政府整合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数字化的网络平台,在曼乱点村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分校,聘请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党员活动管理人员担任辅导员,为镇上群众提供终身免费的文化科技信息服务,既满足了农村青少年渴求先进信息网络知识的愿望,也满足了普通村民终身学习的要求。这种做法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还整合了资源,形成了农村公共文化的合力。

文化富民:增加百姓实际收入

自古以来,曼乱点村就以织锦闻名于世。随着“傣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嘎洒镇政府更是从实际出发,把傣锦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在当地织锦大师玉儿甩的带领下,曼乱点村成立了傣族民间织锦专业合作社,使村寨的傣锦事业逐步走向产业化和规模化,并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了傣锦合同单,使傣锦远销国内外各大城市。如今,曼乱点村织锦产业年产值达50多万元,成为了真正能够增加百姓实际收入的支柱产业。

正是因为曼乱点村文化惠民政策的深入落实,村寨文化建设才得到稳定高速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社会效应、经济效益,也使得村小组被列入了云南省第一批文化惠民示范村,成为云南省以至全国乡村文化建设的标兵与模范。在看到成功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也导致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地傣锦大师玉儿甩在谈到当前傣锦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时说道:“我也组织村里织傣锦的妇女和旅游商品公司合作,但通过旅游工艺品所保存下来的手艺,同我们在小时候看到的相比还是不一样了。”可见在承认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问题,曼乱点村之后的发展道路应该怎么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如何落实,还应该以村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文化传承为基点,由云南省文化厅和各地村委会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索。(文/侯逸宁)


编辑:秦人
关键词:织锦 文化建设 村民 农村 傣锦 嘎洒镇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