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民众在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前献花 记者 苏颖 摄
在“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活动前一天,91岁的抗战老兵张庆斌离世,未赶上送战友最后一程。在昨早的活动现场,当在场的数百位嘉宾得知这个消息时,都不禁叹息。
老人最想长眠国殇墓园
昨天,在张庆斌家中灵堂,不断有人前来追思。谈及老人的遗愿,张庆斌的女儿张饶良说,老人一辈子不愿给政府和子女添麻烦。去世前,也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但作为子女,他们都知道,老人还有两个心愿:一是自己的名字能刻上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的远征军名录墙,二是希望能够最终安葬国殇墓园,与战友长眠在一起。
对于老人的心愿,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的上级单位——腾冲县文广局局长李启山说,第一个心愿没问题,实现第二个心愿还需时日,国殇墓园里安葬的都是阵亡的将士,一直以来寿终正寝的老兵都安葬家乡,没有安葬国殇墓园的先例。不过,李启山表示会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抗战时曾两次身负重伤
张庆斌生前,记者曾多次采访过他。老人从不主动谈及自己的经历,每当问及这些,老人总是嘿嘿一笑,最多回答两句“身体健康”、“挺好”之类的话。
直到昨天,记者才从张饶良的口中得知,在抗战期间,老人曾经两次身受重伤——在岳阳战役中,张庆斌曾两次受伤。一次被鬼子的三八大盖洞穿右手臂,一次被枪打掉了左脚脚后跟。右手不能用全力,左脚伤给日后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不得不一辈子拄着拐杖,不能穿有跟的皮鞋,只能穿平底的手工布鞋。
有生之年回河南见了父母
相比于其他老兵,张庆斌是幸运的,在有生之年回到家乡,见到了分别40多年的父母亲。
1981年,几经周折,张庆斌和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的老家亲戚终于取得了联系。也就在那一年,张饶良陪同父亲一起,回到了父亲阔别40多年的家中,见到了尚健在的爷爷奶奶。
那时,张庆斌的母亲因为思念离家40多年却毫无音信的他,哭瞎了双眼。而当他终于回家时,母亲已经看不见他了,只是泪流满面地将已经60多岁的儿子从头摸到了脚。
火化时带走最心爱的皮带
除了非常珍贵各种各样的奖章,张庆斌最喜爱自己在远征军时留下的一条皮带。“年轻时根本不舍得拿出来,放在箱底珍藏。到了最近几年,才开始用。每逢重大活动都会拿来系在腰间,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张饶良说,这根皮带的质量非常好,虽然已过去了70年,但还能用。遗体火化时,儿女们将那条珍贵的皮带一起火化。
记者 雷鸣 特约记者 龚祖金(春城晚报)
此前报道:
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图)
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活动在腾冲举行
“归国”之最
最不易
多次深入缅甸寻访
2011年,腾冲首次举行了“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活动仪式,中国远征军19位将士遗骸迎回国殇墓园。
“首次活动让我们震动很大,增添了我们的决心。”寻访中国远征军遗骸志愿者武思琪说,了解到在缅甸南坎、八莫和芒友等地有远征军陵墓后,2012年起,志愿者就多次深入到这些地区去调查了解和考证。志愿者从年过九旬的新一军老兵蔡振基处得到证实,当年南坎的阵亡将士陵墓还在,只是被修成了一处寺庙。
为了迎回遗骸,志愿者先后多次与寺庙协商,于去年8月达成协议:由基金会给寺庙佛塔认捐功德,遗骸迎回国内。
2013年9月,志愿者从当地先后挖出遗骨和皮带扣等,经过整理、归类和考证,确认为是新38师牺牲将士遗骸。今年5月18日,遗骨带回国内并在德宏州殡仪馆火化,28日,专业人员又将这部分远征军将士遗骨骨灰分装为11罐运至腾冲来凤寺存放。
最紧迫
尽量多迎回遗骸
武思琪既欣慰又伤感。他说:“通过大半年,首批24罐骨灰被顺利接回国内安葬,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让生者宽慰,亡者安息。”每当想到此,武思琪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一个个英姿勃勃的远征军将士,当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如今虽然迎回来了,但却只是一捧骨灰。作为后人,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尽量迎回遗骸,以告慰英灵。
最开心
更多志愿者参与
武思琪说,尽管大半年来他和很多志愿者为忠魂归国付出了很多艰辛,但让他感到开心的是,有更多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在听说这一活动后都用不同方式参与了进来。“我们不能止步,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准数,但在政府和社会民间热心人士和广大志愿者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将坚持把忠魂归国活动一直做下去。”
记者 崔敏(春城晚报)
此前报道:
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部分遗骸归葬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图)
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活动在腾冲举行
[page title= subtitle=]
戈叔亚:这是段艰苦而感人的旅程
“70年了,留在异乡的中国远征军英灵终于回家了,我非常感动,非常欣慰。”民间二战史研究者戈叔亚说。他参与了迎回缅甸南坎远征军遗骸的行动,他形容这是一段“艰苦而感人的旅程”。
年过六旬的戈叔亚是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基金的顾问,他的叔叔是一位远征军老兵。
2011年,云南开始启动“忠魂归国”公益活动,以缅怀中国远征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贡献。戈叔亚特别高兴,他觉得这是一个契机。这一年,他开始探寻缅甸南坎的远征军公墓。
南坎位于中缅边境,和瑞丽相邻,有史迪威公路和滇缅公路相连,是中缅交通要冲。1944年底至1945年初,远征军和盘踞在南坎的日本守军交战约一个月,最后收复南坎。役后,在南坎修建了阵亡将士公墓。
在台湾省和美国寻找的资料,都证实了南坎墓地的存在,其中一份地图对判定墓地的位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实地考察时的反复询问,也证实了南坎墓地的位置。
戈叔亚等人寻访南坎的华人华侨和缅甸人数十人,一些上年纪的老人还曾参加过墓地的修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证实南坎寺庙一带曾经是远征军墓地,埋葬了原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编第30师的425位阵亡将士。
寻访中,戈叔亚和其他志愿者频繁往返中缅之间,其中的艰辛和曲折,难以言说。他说得更多的是得到的帮助。有热心人提供美国和台湾省收藏的原始资料;在缅甸的华侨当翻译、帮忙联络、提供住宿;在资金出现缺口时,深圳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的发起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成南坎远征军遗骸的顺利归国。
“我一定会继续关心这个事情,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愿意参与支持这个事情,我都愿意协助他。”戈叔亚说,很多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但必须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