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五一,从广州工作的刘振江回到家乡泾阳县,看到几乎是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村子,一边惊呼“变化真大,变得真美”,一边用手机拍下家乡的丽姿靓影,用微信发给广州的乡党和朋友,立即得到许多人的点赞。这仅是今年咸阳花大力气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镜头。
一盘棋,凝心聚力推动
“放开说,有问题就讲,有意见就提。”这是今年咸阳市市级领导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民中征求意见的开场白。
围坐在小桌旁的村民争先恐后地说起来:“你说说,中央说城乡一体化,啥时农村能和城里一样好?”“我们村里脏乱差,能不能采取措施治治?”“有些人把粪堆、柴堆胡乱堆,该管管了!”
这些意见被整理后,迅速放在市委书记姜锋的案头。姜锋立即找来市长卫华等几位市级领导商议。一句“必须下茬立势整治,让城乡环境大变样”是那次短会上作的决策。随之,在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上,咸阳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在城市容貌大提升和农村环境大整治中,要措施硬,力度大,见效快!
于是,各县市区积极行动,立查立改立见效,把这次的整治变成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
市创建办会同市监察局成立9个专业检查小组,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县市区整治工作,先后进行3次集中检查、4次暗访,对整治成果、工作经验通报表彰、大力宣传,对发现的问题媒体曝光、督办整改。在这次检查中,5名科级以上干部因工作不力被纪律处分。
兴平将农村环境整治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市级领导定期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秦都、渭城建立由区级领导总体抓、涉农镇办具体抓的机制;三原则是机关干部进驻各村包抓整治。
这样很快形成“市级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镇办,镇办领导包片,县级部门包村、包路段”的包抓责任制全面落实,大批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
全覆盖,城乡一体整治
咸阳在财政兜底的基础上,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破解资金难题。
在城市容貌提升中,“谁的设施谁维护,谁的楼房谁改造,谁的管线谁迁改,谁的门面谁改造”,这些单位积极筹措资金,积极开展设施更新、立面整治。
在农村,按照“财政挤、部门帮、企业出、能人捐、群众筹”的办法,解决环卫人员工资及垃圾转运车、污水处理场、垃圾填埋场等后期运行费用,确保农村环卫设施正常运转。
市上还设立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全市城市容貌提升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先进县市区和市级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仅今年3月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就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用于农村集中清理垃圾、发放环卫人员工资、购置垃圾运输车、垃圾桶等环卫作业工具。目前,全市130个试点村垃圾桶、垃圾屋、垃圾转运车及环卫人员已全部配齐到位,共配备垃圾转运车500余辆、环卫人员2000余名,建成镇、村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80余座和生活污水简易处理场40余座,初步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
各县市区投入也加速跟进。兴平市财政预算1亿元进行城乡环境整治,礼泉县和渭城区各安排3000万元对城乡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旬邑县财政列支1000万元作为城乡环境整治以奖代补资金。
尤为可喜的是,大规模畜禽养殖及农村厂矿企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部分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建成,直接解决村庄环境污染问题,让农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大幅度提高。
常态化,持之以恒延伸
在泾阳县席家村,街面干净,家家门口都有存放垃圾的小铁桶和编织袋。
“门前的柴堆、粪堆、草堆不见了,村子一下整洁豁亮了。”村里的保洁员尤佩兰深有感触。
有如此效果,得益于泾阳建立的“四级网络”管理长效机制,即县有城乡市容环境管理局,镇有镇村建设环境管理站,村设保洁站,组设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户长及保洁员。
建立长效机制,是咸阳巩固整治成效实现常态化的一个亮点。他们全面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城市各建设管理部门全面推行层级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细化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人员责任。
同时,以健全完善机制为重点,结合城乡园林化工程、美丽乡村和卫生镇村、生态示范镇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农村环境卫生规范化管理全覆盖。为实现这一目标,年底前,各县市区所有农村环卫人员、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场、垃圾转运车、垃圾桶、垃圾屋、公厕等,按标准将全部配齐到位。
目前,三原、淳化、兴平、泾阳、礼泉等县市,初步建立了农村环境整治稳定的投入机制、工作人员保障机制和检查考核管理机制,“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