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现在的位置:三秦游网>>旅游资讯>>正文

一个小山村与一座博物馆的“联姻”

2014-5-9 8:44:00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进入论坛

法官庙村,一个因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寺庙存在而命名的秦岭中的小山村。据说,这个庙灵异到动其草木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据说,每个人的心愿在这里都会有求必应。然而,这个寺庙似乎并未护佑这个以它名字命名的小山村。

乞讨,是这里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们共同的记忆;草根,是这里绝大多数村民咀嚼过的苦涩。356户恰是一年的循环,32户贫困户意味着超于一个月的悲哀。

碑林博物馆,中国文化刻在石头上的记忆,长安城历经千年最绚烂的文化博物馆。无疑,这里是中国传统精神的圣殿;无疑,这里承载着一种最广义的文化情怀。

一个是庙堂之上。一个是乡土之间。三年前,当省政府固定的扶贫思路将这两个地方关联在一起,它们创造了一种不寻常的扶贫状态。

1、美丽心灵的对望

1506口人的法官庙村。

静静的村庄、清清的小河在村前流过,田地调制出各种的绿色,走过树荫下的村舍,在轻轻的微风中你几乎可以看到自己心的微笑。然而美丽掩饰不了现实,法官庙村位于陕西三大贫困带之一郧岭山脉边缘的山阳县,这里贫穷到生存成为一场艰苦的斗争。

地里的东西不仅仅远远满足不了口腹,一场大雨往往会让一切成为泡影。村里的赵纪香奶奶,是原老村长的妻子。在她的记忆里,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嘴巴”展开的。“一场暴雨,田地就成了烂泥塘。冬天吃红薯皮,春天吃榆树皮,就是苞米芯也要磨成粉来吃。”

2012年,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召开,西安碑林博物馆和法官庙村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碑林博物馆纪委书记殷慧民清楚地记得,他的汽车越过村前河流的浅滩处才得以进村,而他自己则是蹚着两脚泥走进农户的家中。

在姚才宏老人家,殷慧民看到土坯的房子破烂不堪,屋子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是散落了很多农具和几个小板凳。姚才宏老人说几年前老伴就去世了,几个儿子在矿上工作,他们自己每天都面临危险,就更顾不上照顾他这个老人了。

马湾组、法官组、高田组、赵湾组、南沟组,当殷书记和他带领的扶贫小组跋山涉水走过这个小山村的家家户户,更多的家庭无奈一件件呈现:

杨后明家,六口人,母亲脑梗4年之久,儿子在河南灵宝金矿打工,低保户。

杨修明家,五口人,住房是1958年盖的土坯房,74岁的父亲患病10年,儿子、儿媳均有残疾,低保户。

王忠平家,四口人,家有地1.5亩,王忠平长年在西安建筑工地打工,妻子长期生病,农活母亲一人操持。

……当碑林扶贫小组的工作人员将米面油送到农户阴暗破旧的房屋中,当他们倾听村民们贫病交加的生活际遇时。他们感到解决这个小山村的贫困,远不是他们送的这些生活必需品可以完成的。

姚广东作为法官庙村全票通过的村主任,厚道的为人和多年在外做生意的经验让他对自己管理的小山村有更长远的想法。他认为脱贫需要先改变现在的生活和生产条件——防洪大堤年久失修;村委无办公场所和设施;46户160人需要移民安置;河面钢丝桥一座60延米,石拱桥6座36延米,急需建水泥平板桥一座;通组入户路5公里未硬化;三个小组面临饮水问题;核桃园需建设生产路面……

当这份报告放在了碑林博物馆书记强跃的案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跃明白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变才能真正让这个大山中的小山村走向富裕。于是在碑林博物馆对法官庙村的扶贫计划中,那些带着温度的实施方案一步步扎实展开了。

2、小山村的改变

碑林人走进大山,是对小山村的改变。

修缮跃进渠,碑林博物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投资15万元开展维修加固工程;改善饮水条件,该馆为法官庙村争取水利配套资金投资饮水工程,投资15万元解决法官庙村赵湾、高田、南沟等4个村民小组饮水难的问题;修通村道,争取项目专款,对5条通组路进行整修改造,有条件的实施水泥硬化,修建生产道路8公里。

三年中,法官庙村的水甘甜了,道路通畅了,灌溉有保障了,漂亮的村委会前的小广场是村民每天活动娱乐的所在。村民开始修建自家的新房,人们觉得生活有了盼头。

跃进渠修好了,水源有了保障,村里开始栽种九眼莲。九眼莲皮薄肉厚、质脆、口感好,整个生长过程采用的都是农家肥,保证了无污染。

碑林博物馆扶贫小组意识到,只有做好了项目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断了“穷根”,使村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富裕之路。很快,碑林博物馆扶贫小组就协调相关部门投资30万元,建起法官庙九眼莲基地。同时开展山阳九眼莲菜、山阳核桃、土鸡、土鸡蛋、茶叶等特色产品推销、营销等推介活动。

“在种植九眼莲之前,村民大多种植水稻,一亩地就算能产600公斤,只能赚三四百元——哪里比得上莲菜啊,一亩地能产3000公斤,批发每公斤4元,就按1万元算吧,除去种子、人工等费用,能净赚4000元。”4月19日,法官庙村村主任姚广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法官庙村已发展莲菜种植800多亩,成为远近闻名的九眼莲种植基地。到了夏天,大片大片的莲塘不仅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色吸引大量外来游客观光旅游,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全村每年仅莲藕收入就达上千万元。去年村民刘升意又发起成立了九眼莲产业合作社,与乡亲们抱团兴产业、闯市场。

3、文化照进法官庙

“我们既然是文化单位,就应该在帮扶过程中体现我们的优势。文化有其不可低估的长远力量,我们将这些带给法官庙村,会带给他们根本的变化。”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相信文化对于一个小山村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有了知识,就会有理想,就会有更好的生活。”碑林博物馆副馆长王原茵站在村里小学的教室前充满了感慨。碑林博物馆为这个乡村小学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从2012年至今,他们为学校建立图书室并捐赠图书3758册。

为了让孩子们更热爱学习,他们还向学校捐赠了一批教学用具和体育器材,为贫困学生捐赠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隔着教室敞亮的窗户,可以看到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脑、电视等教学设施,孩子们的美术课甚至可以和城里孩子一样有最漂亮的模型、最好看的教学视频。较好的教学与生活条件,和这里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吸引来大山外优秀的老师。除了一名老教师,其余老师都有本科以上学历。

博物馆还为村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广播器材1套,电脑3台。同时经常带着馆里的职工为村民带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个几乎位于西安市中心的博物馆为这座大山之中的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温暖和必需的生活品,更带来望向外面的眼睛。

每一年,碑林博物馆都要把学校里的孩子接到西安,通过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钟鼓楼、大雁塔的参观游览,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眼与心对中国历史文化之美进行体验,寓教于乐。

“来西安的这几天,真的很开心。”11岁的杨缓是法官庙村四年级学生,父母在她上一年级时就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和60多岁的奶奶一起生活,只有每年寒暑假时才能和父母短暂相聚。而去西安,去碑林博物馆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走过石台孝经、开成石经、新石刻艺术馆等,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小脸贴到玻璃展窗前,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驱使他们一边参观,一边不时向讲解员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法官庙村小学校长张诗全说:“这些孩子多为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很难有条件专门来参观博物馆,若非与西安碑林博物馆结缘,他们的童年可能会比其他孩子错失很多。”

4月,地处秦岭南麓的山阳已是绿意盎然,法官镇法官庙村一片安静祥和。早饭后,马先勤老汉照例要在门前街道上晒一阵太阳,和老乡拉拉家常。看着身后自家新盖的平房,心里不禁涌起阵阵幸福感。不远处,水泥公路蜿蜒着伸向山外,水田里波光粼粼……


编辑:秦人
发表/查看评论   
陕西精品特产 陕西高端特产礼品
陕西旅游票务网 让休闲旅游便宜起来
相关链接
 
推荐信息
到西安关中驾校 考驾照  三秦游网站指定单位,网上报名优惠200元!
陕西户县龙窝酒!
秦绿辣椒 我的辣味!
 
最新信息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4 三秦游网(陕西文化旅游网)
WWW.SANQINY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