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商洛、安康、汉中三市28个县(区)散落于丹江汉水流域,其中24个县(区)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三大产业力量薄弱,地方财力捉襟见肘,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对陕南而言,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需内外合力,这也是欠发达地区的必然路径选择。
所谓内外合力,即外部力量的拉动力和区域市场环境的内聚力相互促进,构成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优动力机制。
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倾斜是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主要因素。陕南地区没有强大的民间资本作支撑,自发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拉动力,即国家和省级层面政策的支持和外部要素的流入。例如十八大后国家将城镇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城镇化将获得一系列政策、资金支持;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生态功能区建设扶持等一系列政策红利,为加速城镇化提供了项目、资金支撑;住建部在一些地方启动的村庄规划试点工作,这对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村镇社区建设带来新机遇。
外生力量的拉动力在于打破区域内部的低水平均衡,通过外力的注入激活区域内部要素,为内生力量的形成创造条件,只有区域内生力量得以形成,通过区域本身的活力吸纳人口和经济聚集,城镇化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内生力量主要体现为区域市场对各种要素流动组合和优化配置的能力,即市场的活力,而这正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缺少的。
贫困山区市场活力不足的先天性因素是区位条件,由于地形的天然阻隔,陕南的内外关联性较差,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空间流动相对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较弱。此外,陕南区域内缺少强有力的增长极,对整个区域带动作用有限,市场活力不及平原地区,经济普遍处于欠发达状态。
陕南九成以上是山地,高度紧张的人地关系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聚集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然而陕南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采掘业(矿产)和以短加工(农副产品)为主的基础工业比重过大,高加工化工业程度低,第三产业并不发达,由于工业弱质性和结构偏差,抑制了非农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抑制了城镇化进程。
在此背景下,如何增强市场的活力?如何增强陕南城镇化的内生力量?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这就要求陕南的地方政府转换职能,这一转换的核心是地方政府由城镇化的动力主体向为市场的发展和运作创造条件、培育城镇化的动力主体的地位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直接配置的资源是有限的,政府的拉动更多地体现为对市场的培育,即针对市场成长的不足,培育市场、推动市场成长,这一职能主要是指通过制度建设、特别是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建设,为市场主体提供激励和保障,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地方政府应尽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解除各种不合理管制,消除要素在区域间和城乡间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消除二元体制障碍和农民进城的身份壁垒,加快农村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