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三秦大地从三秦游网开始>> | 三秦游首页 | 意见反馈 | 天气预报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
北大展出的“大仓藏书”部分。C F P供图
时值北京大学116周年校庆,北京大学图书馆启动馆藏“大仓文库”善本展,展出两万余册从日本回购的古籍善本。展览自5月3日起至5月4日下午4时止,吸引了许多藏书家、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和市民前来观览。
“大仓藏书”由北京大学2013年斥资逾1 .5亿元,从日本大仓集团手中购得。这批藏书共有931种28143册,其中古籍904部,包括中国古籍716部26260册,日本古籍187部2345册,朝鲜古籍1部2册。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说,这是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大批量回购留存海外的中国典籍。著名藏书家韦力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谈及“大仓藏书”的价值及此次拍卖的原委。
大仓集团单方面与韦力毁约
谈到“大仓藏书”的回购之路,藏书家韦力至今唏嘘不已。大仓藏书的主体部分是清代著名藏书家董康“诵芬室”、“课花庵”旧藏,在董康东渡时被带到日本,并于1917年出售给日本大仓文化财团创始人大仓喜八郎。但大仓喜八郎主要收藏字画和文物,对于藏书缺乏精研。2005年,大仓文化财团决定以18亿日元出售“大仓藏书”,将换得的资金用以收购民间流散的文物。
早在北大决定回购“大仓藏书”之前,韦力就已通过嘉德拍卖行与大仓文化财团签订合约,决定购买这批藏书,并预付了7500万元。当时韦力与嘉德公司商妥,这批古籍,他没有的留下,有的,则可拿到嘉德上拍。可惜后来大仓文化财团董事会改组,决定藏书只卖给中国的公立收藏机构。大仓集团单方面毁约,让韦力痛失这批伟大的珍藏。
2012年,在请益了37位专家学者之后,北大图书馆决定出手回购“大仓藏书”。据袁行霈介绍,这是北大图书馆第二次大规模收购万册以上的古籍,第一次是在1939年购入天津藏家李盛铎的木樨轩藏书。用于回购的18亿日元书款,一半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拨付,一半由北大向校友筹措。
“大仓藏书”的四大亮点
“大仓藏书”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让民间藏家和官方机构竞相收购?韦力谈到了大仓藏书的“四大亮点”。
“大仓藏书”里有25种《四库全书》进呈本,十足珍罕。当年乾隆皇帝为编纂《四库全书》而广征天下书籍,那些通过进献、借抄等方式提供的书目,盖着满汉文的“翰林院印”钤章的,称为“四库进呈本”或“四库采进本”。这些书籍原拟要物归原主,但乾隆年老后,退还之事不了了之,进呈本则大部分被翰林院官员携回家里私藏。
“学界重视进呈本,是因为能从中校勘现在的《四库全书》做了哪些篡改,跟底本有什么不同。”“北大图书馆本身就藏有40多部进呈本,再加上大仓的25本,可能就是国内藏有进呈本最多的图书馆”。韦力说。
另有一批鲍廷博的收藏,也深为藏家学者看重。鲍廷博是乾隆时期著名藏书家、“知不足斋”的主人。乾隆诏修《四库全书》时,鲍廷博曾献书626种,其中不少宋元的孤本、善本。乾隆曾为鲍廷博题诗:“知不足斋莫不足,渴求书籍是贤乎!长篇大部都庋阁,小说卮言亦入厨……”“大仓藏书”里有“知不足斋”藏书20多部。
还有明代的铜活字十几部。在明弘治年间,无锡的两大家族,安家和华家,用铜制造了一批活字印刷书籍。他们用的底本是当年的宋本,但这些宋本现在都已失传,因此铜活字本变成了今天已知的很多书的祖本。铜活字本到了清代中期就很被重视了。整体少,底本好,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都极高。藏书家将它们称为“下宋版一等”,意思是仅次于宋版。
版本之外,从收藏角度来讲,还有大量的殿版书,也就是当时的武英殿刻书,因为是皇家制造,技术上臻于完美。进呈本、知不足斋旧藏、铜活字和殿版书,是大仓藏书的“四大亮点”。
但是,“大仓藏书里真正好的宋元版并不多。这些宋元版被列入了日本的文化财(国宝与宝物),禁止出口。因为缺少宋元版,书价才从1 .8亿人民币降到了1 .5亿余元。”韦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