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慢行将成市民出新模式
2014-5-6 9:11:00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进入论坛
昨日上午,西安市市长董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按照规划,将建立与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相适应的多方式、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提出了具有西安特色的“公交+慢行”交通发展策略;建设公交都市,形成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的交通结构。
3小时通达西安周边主要城镇
《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规划范围分为主城区、都市区、市域三个层次。主城区约490平方公里、都市区260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分近中期2012-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规划内容包括现状调研、交通调查、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发展战略、交通建模及专项规划等8个部分,11个专项规划。
按照规划,将依托机场、大型铁路客运站等对外交通枢纽,以航空、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高速路为主,实现6小时通达东部三大城镇群,3小时通达周边主要城镇。航空方面,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拓展出入境航线,2020年航空客流达到5300万人次,尽快开展第二机场论证研究;铁路方面形成“六客专、四城际、八干线、两环线”的铁路网,规划“三主四辅”客运站和“一编一集三主四辅”货运站的铁路枢纽;公路方面规划“两环十射”的高速公路网;建设都市区公路客运站16个。
主城区内部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以城际铁路、市域轨道、高速路、快速路为主,实现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快速路、主干路为主,建立快速路系统和级配合理的干支道路网络,实现主城区内部半小时交通圈。规划都市区骨架道路形成“通道+放射+环+网格”的层次化格局。依托快速道路,实现分区中心之间30分钟连通;分区内30分钟通达;外围新城至主城区45分钟可达;主城区最远两端60分钟连通;都市区最远两端90分钟连通。
合理调控机动车增长速度与拥有水平,预测远期机动车千人拥有率300辆左右,都市区机动车拥有总量控制在480万辆,西安市域范围机动车总量控制在435万辆。实行弹性工作制,制定按照尾号的高峰期错峰出行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自愿减少机动车使用,对符合标准的给予停车优惠;研究制定机动车限购、限行政策,引导和调控机动车健康发展。在古城逐步实施通行证或收费政策,减少外部机动车驶入和穿越;减免部分停车费用,鼓励外围地区的小汽车出行者换乘公交。
规划设置公交专用道730公里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面,西安将建设“公交都市”,形成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结构。二环内区域逐步降低常规公交线网规模,二环以外区域增加常规公交线网密度。提高公共交通的舒适性、换乘便捷性和服务水平,加快智能公交系统建设。规划设置公交专用道730公里,其中381公里为全天候公交专用道,其余为分时段公交专用道。鼓励校车、班车、大型社区接驳巴士、多人共乘、定制公交等准公交方式,允许全天或分时段驶入公交专用道。规划2030年西安市公交车辆发展规模为20000标台,平均12.5标台/万人。其中主城区13500标台,平均18标台/万人。每2-3万人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内设置1-2个首末站。
在地铁方面,增加二环以内轨道交通站点密度,提高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比例。2030年都市区城市轨道和市郊线路总长度 550-600公里;合理控制出租车规模、规划2030年出租车数量控制在18000辆,每万人拥有22.5辆。在客流集散量较大的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密集住宅区等,建立配套的出租车候客点或营业站。
规划绿道网满足市民休闲交通
实施步行与自行车复兴政策,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应尽可能实行硬隔离。在古城、大型居住区和商业中心,制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优先措施。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范畴,与轨道站点、公交枢纽建设相结合,将公交一卡通功能延伸到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在经开区、曲江等公共自行车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沿水系、公园、环山路等生态廊道建设绿道网络,串联重要景区和城市开敞空间。都市区还将规划“一心三环十射九带”绿道网,满足市民休闲和交通需求。“一心”为明城墙内休闲廊道,串接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三环”中一环为环城公园、二环为唐城墙遗址带、三环为昆明湖东侧路和浐河中段围合圈;“十射”为中心区至外围组团、新城放射绿道;“九带”为沿八条河流及环山路沿线的绿道。
打造富有特色的步行街区。规划拟通过改造现有步行街,并结合分区商业中心打造新的步行街,在主城区形成10个主要商业步行街和4个文化旅游步行街。未来重点打造张家堡、高新和解放路三个商业步行街和古城内的文化步行街区。本报记者张艳芳
编辑:秦人
相关链接